唐宋八大家PPT
唐宋八大家,又称为“唐宋古文八大家”,是唐代和宋代八位散文家的合称。这些散文家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他们的作品代表了唐宋时期散文创作的最高成就...
唐宋八大家,又称为“唐宋古文八大家”,是唐代和宋代八位散文家的合称。这些散文家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他们的作品代表了唐宋时期散文创作的最高成就。这八位散文家分别是: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唐代散文家韩愈(768年-824年),字退之,唐代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州)人,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后人将其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他提出的“文道合一”、“气盛言宜”、“务去陈言”、“文从字顺”等散文的写作理论,对后人很有指导意义。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唐代河东(今山西运城)人,世称“柳河东” 、“河东先生”。柳宗元与韩愈并称为“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韦应物并称“韦柳”。柳宗元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诗。骈文有近百篇,散文论说性强,笔锋犀利,讽刺辛辣。游记写景状物,多所寄托,有《河东先生集》,代表作有《溪居》、《江雪》、《渔翁》。宋代散文家欧阳修(1007年-1072年),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吉州永丰(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且在政治上负有盛名。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居。欧阳修是在宋代文学史上最早开创一代文风的文坛领袖,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继承并发展了韩愈的古文理论。他的散文创作的高度成就与其正确的古文理论相辅相成,从而开创了一代文风。欧阳修在变革文风的同时,也对诗风词风进行了革新。在史学方面,也有较高成就,他曾主修《新唐书》,并独撰《新五代史》。苏洵(1009年-1066年),字明允,号老泉,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眉山)人。苏洵即《三字经》里提到的“二十七,始发奋”的“苏老泉”。苏洵发愤虽晚,但是很用功。他通过自己刻苦的学习,终于成为“八家”之一,对后世颇有影响。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眉山)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的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辙(1039年-1112年),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宰相,“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辙与父亲苏洵、兄长苏轼齐名,合称“三苏”。王安石(1021年-1086年),字介甫,号半山,汉族,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人,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王安石在文学中具有突出成就。其散文简洁峻切,短小精悍,论点鲜明,逻辑严密,充分发挥了古文的实际功用。他的四六文亦佳,且以作文为“经世之大业”,为“文章之正体”,反对浮靡文风,强调文道合一。著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存世。曾巩(1019年-1083年),字子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