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毕节市PPT
毕节市,位于贵州省西北部,地处川、滇、黔三省结合部,乌蒙山腹地,素有“乌蒙磅礴走泥丸”的气魄。这里是古夜郎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毕节市,位于贵州省西北部,地处川、滇、黔三省结合部,乌蒙山腹地,素有“乌蒙磅礴走泥丸”的气魄。这里是古夜郎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毕节市总面积2.69万平方公里,下辖七星关区、大方县、黔西县、金沙县、织金县、纳雍县、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赫章县8个县(区),以及百里杜鹃管理区、金海湖新区2个管理区。截至2022年底,毕节市常住人口654.46万人,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地区。历史沿革毕节市历史悠久,夏商周时期属鬼方国。春秋战国时期,属夜郎国。西汉时期,置平夷县,属牂牁郡。东汉时期,置汉阳县,属牂牁郡。三国时期,蜀汉置平蛮县,属兴古郡。隋唐时期,置宾化县,属盘州。唐代贞观年间置禄州、汤望州、光明州、罗州,领32县,属羁縻州。宋代置罗氏鬼国、罗氏甸、罗施鬼国、罗殿国等,属西南夷。元代置亦溪不薛宣慰司、乌撒路、乌蒙路、芒部路、沾益州、普定路等,属云南行省。明代置毕节卫、毕节所、赤水卫、永宁卫、乌撒卫、乌蒙卫、镇西卫、平远卫、普定卫、安庄卫、阿迷州、东川府、芒部府、沾益州等,属贵州布政使司。清代置大定府、威宁州、平远州、镇远州、毕节县、黔西县、大方县、织金县、纳雍县、水城县、普定县、永宁州等,属贵州省。民国二年(1913年),废府、州,置毕节县、大定县、黔西县、织金县、纳雍县、水城县、平远县、镇远县、永宁县、普定县、郎岱县。民国三年(1914年),置威宁县。民国十六年(1927年),置赫章县。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设毕节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驻毕节县城,辖毕节、大定、黔西、织金、纳雍、水城、平远、镇远、永宁、普定、郎岱、威宁、赫章13县。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将镇远县更名为织金县,平远县更名为织金县。此时,毕节行政督察区辖毕节、大定、黔西、织金、纳雍、水城、六枝、镇宁、普定、郎岱、威宁、赫章12县。1949年11月28日,毕节解放,成立毕节专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专员公署驻毕节县城。1950年1月,设毕节县人民政府。1952年12月,撤销大定县,置大方县。1956年8月18日,撤销郎岱县,将原郎岱县所属地域分别划归六枝特区、水城县。1958年12月16日,撤销织金县,置织金矿区。1961年9月13日,恢复织金县。1965年11月13日,撤销威宁县,置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1966年2月,撤销毕节专区,建立毕节地区行政公署,原专员公署所属各县划归毕节地区行政公署领导。1970年,毕节地区行政公署改为毕节地区革命委员会。1981年,毕节地区革命委员会改为毕节地区行政公署。2021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毕节地区,设立地级毕节市,以原毕节地区的行政区域为毕节市的行政区域,毕节市人民政府驻新设立的七星关区。毕节市设立七星关区,以原县级毕节市的行政区域为七星关区的行政区域,七星关区人民政府驻市西街道。行政区划毕节市现辖七星关区、大方县、黔西县、金沙县、织金县、纳雍县、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赫章县8个县(区),以及百里杜鹃管理区、金海湖新区2个管理区。七星关区是毕节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位于毕节市中部。七星关区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自然景观,如毕节古城、鸡鸣三省会议会址等。同时,七星关区也是毕节市的经济发展重要区域,农业、工业和服务业均较为发达。大方县位于毕节市东北部,与四川省接壤。大方县有着丰富的煤炭资源,是贵州省重要的能源基地之一。此外,大方县还拥有独特的自然风光和民族文化,如黄果树瀑布、奢香博物馆等。黔西县位于毕节市西部,地处乌江中游。黔西县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如黔西古城、观音洞遗址等。同时,黔西县还是贵州省的农业大县,以种植烤烟、玉米、马铃薯等农作物为主。金沙县位于毕节市东南部,与贵阳市、遵义市相邻。金沙县交通便利,矿产资源丰富,尤以煤炭、铁矿、铝土矿等最为著名。同时,金沙县还是贵州省的旅游胜地之一,拥有红枫湖、沙土石林等自然景观。织金县位于毕节市南部,与安顺市、六盘水市接壤。织金县有着独特的地理环境和自然风光,如织金洞、织金大峡谷等。此外,织金县还是贵州省的工业重镇之一,以煤炭、化工、机械制造等产业为主导。纳雍县位于毕节市北部,与大方县、织金县相邻。纳雍县地势较高,气候宜人,是贵州省的生态屏障之一。纳雍县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如百里杜鹃风景区、总溪河风景区等。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位于毕节市西北部,与云南省接壤。威宁县是贵州省唯一的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拥有丰富的民族文化和民俗风情。威宁县还是贵州省的农业大县之一,以种植马铃薯、玉米等农作物为主。赫章县位于毕节市东北部,与四川省相邻。赫章县地势较高,气候凉爽,是贵州省的生态屏障之一。赫章县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如韭菜坪、阿西里西大草原等。此外,毕节市还设有两个管理区:百里杜鹃管理区和金海湖新区。百里杜鹃管理区以发展旅游业为主导产业,拥有世界著名的杜鹃花观赏基地;金海湖新区则是毕节市的新兴产业区,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总之,毕节市是一个充满活力和潜力的城市,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同时也是贵州省的重要经济增长点之一。在未来的发展中,毕节市将继续发挥自身优势,积极推进产业升级和城市化进程,为实现高质量发展目标而努力奋斗。自然资源毕节市自然资源丰富,主要包括矿产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等。毕节市是中国南方重要的能源和原材料基地之一,尤以煤炭资源最为丰富,探明储量居贵州省前列。此外,还有铁矿、铝土矿、铅锌矿、硫铁矿、磷矿等多种矿产资源。毕节市地处乌江、北盘江上游,拥有众多河流和水库,水资源丰富。其中,乌江是长江上游的重要支流,流经毕节市多个县区,为当地农业灌溉、工业生产和居民生活提供了重要水源。毕节市生物资源多样,拥有众多珍稀濒危动植物种。其中,黔金丝猴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被誉为“世界独生子”;杜仲、天麻等中药材也享有盛誉。此外,毕节市还拥有丰富的森林资源,为当地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了有力支撑。经济发展近年来,毕节市经济快速发展,主要得益于政府的大力支持、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以及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毕节市是一个农业大市,农业产值在地区生产总值中占比较大。当地政府通过推广现代农业技术、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措施,促进了农业产业的转型升级。同时,毕节市还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如烤烟、马铃薯、辣椒等,为农民增收致富开辟了新途径。毕节市工业基础扎实,形成了以能源、化工、机械制造等为主导的工业体系。近年来,当地政府通过招商引资、技术改造等手段,推动工业向高端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同时,毕节市还积极发展新兴产业,如新材料、新能源等,为工业经济注入了新动力。毕节市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如织金洞、百里杜鹃、黄果树瀑布等著名景点。当地政府通过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旅游服务质量等措施,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旅游。旅游业的发展不仅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也为当地经济增长贡献了重要力量。社会事业毕节市政府高度重视社会事业发展,不断加大投入力度,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毕节市坚持教育优先发展,通过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师待遇等措施,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同时,当地政府还积极推进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为培养高素质人才提供了有力支持。毕节市加强医疗卫生体系建设,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能力。通过实施健康扶贫工程、推广家庭医生制度等举措,有效缓解了当地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毕节市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民族文化资源。当地政府通过挖掘和保护传统文化、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等措施,促进了文化事业的繁荣兴盛。同时,毕节市还积极开展对外文化交流活动,展示了当地独特的文化魅力。总之,毕节市在自然资源、经济发展和社会事业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就。未来,当地政府将继续深化改革创新、扩大对外开放、加强区域合作,为实现高质量发展目标而努力奋斗。文化建设与旅游开发毕节市深谙文化对于一个城市发展的重要性,因此一直致力于挖掘、传承和发扬本土文化。毕节市拥有丰富的民族文化遗产,如彝族、回族、苗族等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和习俗。为了保护和传承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毕节市建立了一系列文化机构和设施,如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等,为公众提供了了解和学习当地文化的平台。此外,毕节市还积极推动文艺创作和文化产业的发展。通过扶持当地文艺团体和艺术家,毕节市培养了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文艺人才,创作出了大量反映当地生活和风土人情的文艺作品。同时,毕节市还积极发展文化产业,如旅游纪念品、手工艺品等,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毕节市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是贵州省乃至全国知名的旅游目的地之一。为了充分发挥旅游资源优势,毕节市政府加大了对旅游业的投入力度,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旅游服务质量。目前,毕节市已经开发出一系列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产品和线路,如百里杜鹃花海、织金洞探险、黄果树瀑布观光等。这些旅游产品和线路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游客前来游览观光,为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带来了丰厚的收益。同时,毕节市还注重旅游与文化、农业等产业的融合发展。通过举办各类文化旅游活动、开发农业观光项目等举措,毕节市进一步丰富了旅游产品的内涵和外延,提高了旅游业的综合效益。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毕节市高度重视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工作,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推动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为了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毕节市实施了一系列生态建设工程,如退耕还林、水土保持、石漠化治理等。这些工程的实施有效地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状况,提高了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同时,毕节市还积极发展生态农业和林业产业,推动农业和林业向绿色、低碳、循环方向发展。在环境保护方面,毕节市加强了对工业污染、生活污染等环境问题的治理力度。通过实施严格的环保法规和标准、推广清洁能源和环保技术等手段,毕节市有效地控制了污染物的排放和环境破坏行为的发生。同时,当地政府还加强了对环境监管和执法力度的监督检查,确保环保工作落到实处。总之,毕节市在文化建设与旅游开发、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就。未来,当地政府将继续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