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志敏红色故事PPT
革命生涯的起点方志敏,一个名字,一段历史。他出生于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但他不满足于平凡的生活,毅然投身于革命的洪流之中。在中共第六届中央委员会中,他担任了...
革命生涯的起点方志敏,一个名字,一段历史。他出生于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但他不满足于平凡的生活,毅然投身于革命的洪流之中。在中共第六届中央委员会中,他担任了重要职务,负责领导赣东北省和闽浙赣省的苏维埃政府工作。他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实际情况相结合,创造了一整套建党、建军和建立红色政权的经验,被毛泽东称为“方志敏式”的根据地。艰苦卓绝的斗争岁月1934年,方志敏率领红十军团北上抗日,陷入了严重的危机。途中,他被国民党军队追击包围,饥疲不堪。然而,即使面对生死存亡的境地,方志敏也从未放弃过对革命的信念和对人民的忠诚。他被俘后,敌人对他进行了残酷的审讯和折磨,试图迫使他屈服。但方志敏正气凛然,坚贞不屈,展现了一个共产党员的高尚气节。清贫与信仰在狱中,方志敏写下了《可爱的中国》、《清贫》等著名文稿。其中,《清贫》一文更是深入人心。"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这些激动人心、感人肺腑的语言,充分展示了方志敏坚定的信仰和无畏的勇气。他的清贫生活和高尚品德,成为了革命者们学习的榜样。英勇就义与传承精神1935年8月6日,方志敏在江西南昌英勇就义,年仅36岁。他的离去引起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哀悼和缅怀。他的革命精神和崇高品质却永远铭刻在人们的心中。今天,我们仍然能从他的故事中汲取到宝贵的精神财富——坚定的信仰、无私的奉献、顽强的毅力和勇敢的追求。这些都是我们在新时代条件下应该继承和发扬的优秀品质。结语方志敏的故事虽然已经过去多年,但他的精神却历久弥新。他用自己的生命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共产党员,什么是真正的革命者。我们应该铭记这位伟大的革命先烈,从他的事迹中汲取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同时,我们也要呼吁广大党员干部学习方志敏的革命精神和高尚品德,争当新时代的先锋模范人物。让我们携手共进,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关于方志敏的《清贫》手稿,1935年1月,方志敏率部在江西德兴县作战时被捕,此后直至1935年8月英勇就义。他在狱中强忍病痛,用短短数月的时间写下了包括《可爱的中国》《清贫》在内的16篇文稿,总计十多万字。这些手稿经过多次向狱外传递,其中两次取得了成功,两批手稿均被辗转交给了著名民主人士章乃器的夫人胡子婴。由于章乃器突然被捕,胡子婴为了安全起见,便将手稿托章乃器的弟弟、中共党员章秋阳交给宋庆龄。后来,宋庆龄将手稿转交给时任中共上海办事处副主任的冯雪峰,冯雪峰又遵潘汉年的嘱咐将手稿交由谢澹如保存于上海。1953年,中央办公厅将《可爱的中国》和《清贫》手稿拨交给中国革命博物馆(现中国国家博物馆前身)永久收藏。目前,这两篇手稿陈列于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此外,值得一提的是,方志敏为了驳斥某种谬论,写下了不朽名篇《可爱的中国》。这篇文章展现了他的爱国情怀和对中国的深深热爱。以上是关于方志敏《清贫》手稿的简要介绍和历史背景。如需了解更多信息,建议查阅相关书籍或咨询军事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