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望赏析PPT
《春望》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一首佳作,写于安史之乱后,诗人身陷长安之时。诗中抒发了诗人对国家兴衰、人民疾苦的深切关怀,同时也表现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和平生活...
《春望》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一首佳作,写于安史之乱后,诗人身陷长安之时。诗中抒发了诗人对国家兴衰、人民疾苦的深切关怀,同时也表现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背景解读杜甫的《春望》创作于唐肃宗至德二载(757年)三月。当时长安被安史叛军焚掠一空,满目荒凉。诗人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传颂千古的名作。诗的前四句写春日长安凄惨破败的景象,饱含着兴衰感慨;后四句写诗人挂念亲人、心系国事的情怀,充溢着凄苦哀思。全诗格律严整,颔联分别以“感时花溅泪“应首联国破之叹,以“恨别鸟惊心”应颈联思家之忧,尾联则强调忧思之深导致发白而稀疏,对仗精巧,声情悲壮,充分地表现出诗人爱国之情。诗句赏析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这两句写出了诗人对长安城沦陷后的总体感受。尽管国家已经残破不堪,但山河依旧存在,春天的到来使得草木繁茂,生机盎然。这种对比强烈的景象,更加凸显了诗人内心的悲痛和无奈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诗人以花和鸟为媒介,表达了他在战乱时期的感伤和离别之恨。花儿似乎也因为感伤时事而溅泪,鸟儿因为离别之痛而心惊。这种拟人化的手法,使得诗人的情感更加具体可感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诗人描述了战乱已经持续了三个月,家书显得尤为珍贵。在这个动荡不安的时代,能够收到一封家书,就如同得到了万金般的财富。这体现了诗人对家人的深深思念和对和平生活的渴望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诗人在忧国忧民之余,也不禁感叹自己的衰老。白发苍苍,搔首之间,头发似乎变得更短,连簪子都快插不住了。这种自我形象的描绘,进一步展现了诗人内心的苦闷和无奈艺术特色《春望》在艺术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诗人以国破家亡为背景,通过描绘长安城的破败景象和诗人的个人感受,表达了对国家兴衰的关切和对人民疾苦的同情。在章法上,诗人紧扣题目的“望”字,层次井然,先总后分,层层深入,结构严谨而自然。在情感上,诗人以乐景写哀,通过对比手法,使得诗人的悲情更加深沉。在语言上,诗人锤炼字句,语言精确而生动,富有感染力。总结杜甫的《春望》是一首充满爱国主义情怀的诗篇。诗人通过描绘长安城的破败景象和个人的悲情感受,表达了对国家兴衰的关切和对人民疾苦的同情。这首诗不仅在艺术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而且在思想上也具有深刻的意义。它让我们更加珍惜和平生活,关注国家兴衰,同时也提醒我们要关注人民疾苦,为社会的和谐稳定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