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宗元《溪居》PPT
久为簪组累,幸此南夷谪。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晓耕翻露草,夜榜响溪石。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碧。译文长久地被官职所缚不得自由,有幸这次被贬谪到南方少数民族...
久为簪组累,幸此南夷谪。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晓耕翻露草,夜榜响溪石。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碧。译文长久地被官职所缚不得自由,有幸这次被贬谪到南方少数民族地区。闲静时与农人菜圃为邻,有时就像个山林隐逸的人。清晨我去耕作翻除带露的杂草,傍晚乘船沿着溪石哗哗前进。独往独来碰不到熟悉的人,高唱歌声回荡在楚天碧空。赏析这首诗是柳宗元贬官永州时在郊外溪边筑屋而居时的作品。公元810年(元和五年)柳宗元被贬永州的第六个年头,他终于在潇水西冉溪畔购得一地,经过疏泉穿池,构亭筑屋,终于与农圃为邻住了下来,还自己经营了菜园,“甘为永州民”。并与一位身份较低的女子结合,生了女儿。《溪居》这首五古就是在这个时期写的。诗的开头两句,意思是说诗人自己长久地为做官所累,这次有幸被贬谪到南方少数民族地区,心中感到十分欣慰。对此,诗人没有更多地去写他的被贬感受,而是直接写他在这似乎人迹罕至的地方所过的隐居生活。其实,这“幸此南夷谪”是含着痛苦的笑话。鲁迅在《自嘲》诗中说:“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鲁迅是以“躲进小楼”自嘲的口吻,表明自己不与反动统治者同流合污的斗争态度;而柳宗元则是以“幸此南夷谪”的苦笑,抒发被贬官外放的愤懑和孤寂思乡的情怀。诗的中间四句,紧密承接了开头两句,具体描述诗人在永州郊外溪边与农圃为邻的隐居生活。诗人闲居无事,便与农田菜圃为邻,就像个山林隐逸的人一样。清晨起来,便去耕地翻草,晚上回来,船儿就在溪石间荡漾。这看似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隐居生活,对于诗人来说,实则是无奈之举。在他的内心深处,仍是渴望能回到朝廷一展才华的。这四句,诗人对隐居生活的描绘越是具体生动,越能体现出他对于朝廷的深深眷恋。最后两句,写诗人往来于山间水畔,独往独来,碰不到熟人,只能仰天长歌,歌声回荡在碧空之中。这境界是多么幽深孤寂啊!从字面上看,诗人是写他往来于山水之间,独来独往,没有知己,只有歌声相伴;而实际上,这“独往独来”正是诗人被贬谪后政治上的孤立无援、生活上的形影相吊的真实写照。因此,这两句诗,既是写眼前景,更是寄寓了诗人孤苦零丁的身世之感。这首诗,诗人用自然平淡的笔调,对自己被贬谪后所过的近似于隐居的生活,作了较具体生动的描述,表现了诗人对这种生活的欣然接受的态度,以及闲适自得的心情。因诗人当时处于政治上的逆境,他只能以这种态度去对待生活,以此来排遣自己心中的愤懑和孤寂思乡的情怀。这首诗最大的特点是,诗人只平平叙来,不刻意追求奇特的构思和深沉的意蕴,而于字里行间流露着诗人浓厚的生活气息和纯朴的思想感情。诗的意境清幽,风格简朴,对后世影响较大。清人沈德潜评价说:“愚谓诗不必奇险,但看整炼不爽,便自入神。此篇信笔写去,自成佳构。”(《唐诗别裁》卷四)这一评论,道出了这首诗的艺术特色和价值所在。创作背景公元810年(元和五年)柳宗元被贬永州的第六个年头,他终于在潇水西冉溪畔购得一地,经过疏泉穿池,构亭筑屋,终于与农圃为邻住了下来,还自己经营了菜园,“甘为永州民”。这首诗就是在这个时期写的。点评《溪居》这首诗是柳宗元贬官永州时在郊外溪边筑屋而居时的作品。通过对自己居住环境的描述,反映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自然的向往。全诗以自然、平淡的笔调,描绘了一幅田园生活的画卷,表现出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满足。首先,从诗的开头两句可以看出,诗人对于被贬官的生活并没有太多的抱怨,反而觉得是一种“幸”。这其中的“幸”字,既包含了诗人对于摆脱官场纷争的庆幸,也包含了他对于新生活的期待。这种心态的转变,使得诗人能够以一种更加积极、乐观的态度去面对未来的生活。接着,诗人在中间四句中详细描述了他在溪边的隐居生活。他与农圃为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生活虽然简单,但却充满了乐趣。这种生活让他感觉自己就像是一个真正的山林客,与世无争,逍遥自在。这种描述不仅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生活的向往,也反映了他对于官场生活的厌倦。最后两句,诗人通过描绘自己独来独往、长歌楚天的情景,进一步表达了他对于新生活的满足。他没有因为被贬官而感到孤独和失落,反而在这种孤独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乐趣。这种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使得诗人能够在逆境中保持一颗平和的心。总的来说,《溪居》这首诗通过对自己居住环境的描述,展现了诗人柳宗元对于自然生活的向往和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同时,诗中也透露出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满足,表现出他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这种态度不仅对于当时的他来说是一种心灵的慰藉,也对于后世的读者来说是一种启示和鼓舞。它告诉我们,无论生活中遇到多少困难和挫折,只要我们保持一颗乐观、积极的心,就能够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和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