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遇乐落日熔金PPT
宋·李清照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中州盛日,闺门多...
宋·李清照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赏析这首词是李清照借宿酒醒后询问花事的描写,委婉地抒发了她怜花惜花的心情,也充分体现出了她内心深处那份难以言喻的凄楚和感伤。“落日熔金,暮云合璧”,写晚霞映照天际,灿烂辉煌。暮云合璧,是写日暮时分,落日的余晖洒在天空中,像璧玉一样合围起来。两句景语,不仅点明了时令、环境,而且渲染了一种宏阔、秾丽的氛围。“人在何处”一句,用这种绚丽辉煌的气氛来反衬孤寂落寞的心情。下三句由今日之盛况回忆当年的热闹场面,而“春意知几许”一句又使这种回忆带有不确定的惆怅之感。元宵盛节,应该是灯月交辉,游人如织,笑语欢腾,而主人公却以“浓熏”、“笛怨”来形容“染柳”、“吹梅”,既表现出对过去生活的怀念,也透露出对现实的感受。“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一句,又转写当前的天气,虽然开初天气融和,但转眼之间难道就不会风雨交加吗?这既指自然界的天气,也是政治气候的象征。这样,上片通过描写元宵佳节的盛况,以及自然气候的变化,为下片的感慨作铺垫。过片由回忆中回到现实。“中州”指北宋都城汴京,即今河南开封。“盛日”指北宋太平时期。“闺门”句,写闺中妇女有空闲,可以过着舒适、安逸的生活。这与下文“憔悴”的形象作对比,反映了南宋时期妇女的悲惨命运。“偏重三五”,指妇女们特别看重元宵节,因为平时她们很少有机会外出,而元宵节则可以结伴出来游玩。“铺翠冠儿”等三句,写妇女们的华丽装饰,以及她们争相比美、竞相斗妍的情态。这些描写,都是为了反衬出下文“如今憔悴”的形象。“如今憔悴,风鬓霜鬓,怕见夜间出去。”这三句,写出了词人形象的巨大变化,同时也透露出她内心的凄苦与悲愁。“憔悴”一词,包含了无穷无尽的悲苦,有国破家亡之痛,有颠沛流离之苦,也有孤独寂寞之悲。“风鬓霜鬓”,写词人因忧愁而早生的白发,这是其形象的写照,也是其心境的写照。“怕见夜间出去”,写词人因忧愁憔悴而怕夜间外出,怕的是见到那元宵的盛况而引起内心的悲伤。结尾三句,写词人宁愿躲在帘儿底下,听别人欢声笑语,也不愿自己出去,以此反衬出她内心的孤寂与悲愁。这与前面的“人在何处”相呼应,进一步点明了她内心的悲愁。这首词的上片写元宵佳节寓居异乡的悲凉心情,着重对比客观现实的欢快和她主观心情的凄凉。下片着重用作者南渡前在汴京过元宵佳节的欢乐心情,来同当前的凄凉景象作对比。全词用语极为平易,化俗为雅,未言哀但哀情溢于言表,委婉含蓄地表达了自己心中的大悲大痛,堪称手笔。这首词是李清照晚年流寓江南时而伤今追昔之作。上片写元宵佳节寓居异乡的悲凉心情,着重对比客观现实的欢快和她主观心情的凄凉。下片着重用作者南渡前在汴京过元宵佳节的欢乐心情,来同当前的凄凉景象作对比。全词用语极为平易,化俗为雅,未言哀但哀情溢于言表,委婉含蓄地表达了自己心中的大悲大痛,堪称手笔。上片写今年元宵节的情景。“落日熔金,暮云合璧”着力描绘元夕绚丽的暮景。“人在何处”充满了词人对自己身世飘零,远离亲人故土之慨叹。“染柳烟浓,吹梅笛怨”的意象,通过“染”和“吹”两个动词,生动地描绘出元宵佳节时,春意盎然、笛声幽怨的动人景象。然而,这些美丽的景色在词人眼中却显得如此淡漠,因为“春意知几许”的疑问,透露出她内心的孤独和寂寞。“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三句,词人借天气变化,暗喻南宋王朝风雨飘摇的处境,以及自己身世的坎坷。她谢绝了酒朋诗侣的邀请,独自在家中度过这个本应热闹的节日,这种心境的孤寂和凄楚,更显得深沉而浓烈。下片转入对过去的回忆,与现在形成鲜明对比。“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词人回忆起北宋汴京的繁华景象,以及自己少女时期无忧无虑的生活。那时,她可以尽情欣赏元宵节的盛况,与闺中密友争相比美,共享欢乐。“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词人用细腻的笔触描绘出少女们争艳斗妍的动人画面,这些美丽的装饰和欢笑的场景,如今只能在记忆中寻找。然而,现实的残酷却将词人从回忆中拉回。“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词人用“憔悴”、“风鬟霜鬓”等词语,生动描绘出自己衰老的形象,透露出内心的悲苦和无奈。她害怕夜晚出去,害怕看到那些欢乐的场面,因为这只会让她更加痛苦。最后,“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词人选择了一种逃避的方式,她宁愿躲在帘子底下,听别人的欢笑声,也不愿意去面对那个让她心痛的世界。这种孤独和凄凉,让人深感同情。整首词以元宵佳节为背景,通过对比过去和现在的不同境遇,表现了词人深沉的家国情怀和身世之悲。词中虽然未直接言及国破家亡之痛,但通过对节日气氛和自身境遇的描写,却让人深刻感受到那种难以言喻的哀痛和无奈。这种委婉含蓄的表达方式,使词更具有艺术感染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