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草菌核病和甘薯腊龟甲PPT
烟草菌核病烟草菌核病是一种由核盘菌引起的真菌性病害。该病在烟草的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生,造成叶片腐烂、茎秆折断和烂蔸,严重影响烟草的产量和品质。症状烟草菌核病...
烟草菌核病烟草菌核病是一种由核盘菌引起的真菌性病害。该病在烟草的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生,造成叶片腐烂、茎秆折断和烂蔸,严重影响烟草的产量和品质。症状烟草菌核病的症状因侵染部位和生育期不同而有所差异。幼苗期幼苗期受害时,首先在近地面的茎基部出现水渍状病斑,后变褐色,病斑扩展环绕茎基部,致使基部缢缩腐烂,幼苗倒伏死亡。在潮湿条件下,病部表面产生白色菌丝体和黑色菌核。成株期成株期叶片受害时,多从叶尖或叶缘开始,形成不规则形的大型病斑,病斑初期呈水渍状,后变青褐色,病斑上有时可见轮纹,病斑穿透叶片正反面,天气潮湿时,病斑上产生白色菌丝体和黑色菌核。茎部受害时,病斑初呈水渍状,后为淡褐色,病斑扩展环绕茎秆一周时,引起茎秆折断倒伏。贮藏期在贮藏期,烟叶受害时,多从叶尖开始,病斑呈圆形或不规则形,水渍状,后变褐色或青褐色,病斑上产生白色菌丝体和黑色菌核,造成叶片腐烂。病原烟草菌核病的病原为核盘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属子囊菌亚门真菌。菌核是该病的主要越冬场所,也可在土壤中越冬。菌核萌发产生子囊盘,子囊盘释放出的子囊孢子借气流传播,侵染寄主植物。发病规律烟草菌核病的发病规律受多种因素影响。气候条件低温高湿是病害流行的主导因素。气温在15~20℃,相对湿度在85%以上时,有利于病害的发生和流行。特别是在连阴雨天气条件下,更有利于病害的发生和流行。栽培管理地势低洼、排水不良、种植过密、偏施氮肥、通风透光不良等情况下,容易造成田间湿度过大,有利于病害的发生和流行。品种抗性不同烟草品种对菌核病的抗性有一定差异,但总体抗性较弱。防治方法农业防治选用抗病品种选用对菌核病抗性较强的烟草品种进行种植加强栽培管理合理密植,科学施肥,增施磷钾肥,提高植株抗病能力。及时中耕除草,降低田间湿度。雨后及时排水,防止湿气滞留清洁田园收获后及时清除田间病残体,深埋或烧毁,以减少菌源积累药剂防治在发病初期,可选用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等药剂进行喷雾防治,每隔7~10天喷一次,连续喷2~3次。注意轮换用药,以延缓抗药性的产生。甘薯腊龟甲甘薯腊龟甲是一种重要的甘薯害虫,主要以成虫和幼虫取食甘薯叶片,造成叶片缺刻、孔洞和残缺不全,严重影响甘薯的生长和产量。形态特征甘薯腊龟甲成虫体长8~10毫米,宽5~6毫米,椭圆形,铜绿色,具金属光泽。头、胸、小盾片及鞘翅上密布刻点及皱纹。触角11节,丝状,黑色。鞘翅上各有4条纵隆起线。卵椭圆形,长约1毫米,乳白色,半透明,表面光滑。幼虫老熟时体长13~15毫米,头胸部黄褐色,腹部黄白色,各节背面中央有1条褐色纵线,两侧各有1个褐色斑。蛹长9~11毫米,黄白色,椭圆形,近羽化时变为黑褐色。生活习性甘薯腊龟甲一年发生1代,以成虫在土缝、落叶、杂草、石块下越冬。第二年4月下旬至5月上旬成虫开始活动,5月中旬至6月上旬为产卵盛期。卵多产于叶背,成块排列。幼虫共3龄,孵化后即在叶背取食,造成缺刻和孔洞。幼虫有假死性,受惊后即吐丝下垂。6月下旬至7月上旬幼虫老熟,在叶背或土缝中化蛹。7月中旬至8月上旬羽化成虫,成虫有趋光性。成虫寿命长达10个月以上,直至第二年4月下旬开始活动。成虫飞翔力弱,但可借风力扩散。危害特点甘薯腊龟甘薯腊龟甲危害特点甘薯腊龟甲是一种食叶性害虫,主要危害甘薯的叶片。成虫和幼虫均喜欢聚集在甘薯的叶片上取食,造成叶片出现缺刻、孔洞和残缺不全的现象。受害叶片光合作用能力下降,导致甘薯植株生长势减弱,产量降低。在严重受害的情况下,叶片几乎被吃光,仅留下叶柄,对甘薯的生长和产量造成严重影响。发生规律甘薯腊龟甲的发生规律与气候条件、栽培管理等因素密切相关。气候条件高温、高湿有利于甘薯腊龟甲的发生和繁殖。特别是在夏季高温多雨的季节,该虫的危害往往更为严重。栽培管理甘薯种植密度过大、施肥不当、排水不良等情况下,容易导致田间湿度增加,有利于甘薯腊龟甲的繁殖和危害。天敌控制甘薯腊龟甲的天敌有瓢虫、草蛉等昆虫,这些天敌的存在可以对甘薯腊龟甲起到一定的控制作用。防治方法农业防治合理密植根据土壤肥力和甘薯品种特性,合理安排种植密度,避免过密种植,保持良好的通风透光条件科学施肥注重有机肥的施用,合理搭配氮、磷、钾肥,避免偏施氮肥,提高植株的抗病能力排水防涝做好田间排水工作,避免积水,降低田间湿度,不利于甘薯腊龟甲的繁殖和危害物理防治利用甘薯腊龟甲的趋光性,在田间设置黑光灯或频振式杀虫灯,诱杀成虫,降低虫口密度。生物防治保护和利用天敌,如瓢虫、草蛉等,通过天敌的自然控制作用来减轻甘薯腊龟甲的危害。化学防治在甘薯腊龟甲发生严重的地区,可采用化学药剂进行防治。常用的药剂有敌百虫、辛硫磷等。在幼虫期或成虫盛发期,选用适当的药剂进行喷雾防治,注意按照药剂的使用说明进行操作,避免药害和环境污染。通过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可以有效控制甘薯腊龟甲的危害,保障甘薯的产量和品质。同时,也要注重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避免对天敌和生态环境造成不良影响。甘薯腊龟甲监测与预报监测方法为了有效防治甘薯腊龟甲,定期的监测和预报是非常必要的。监测方法主要包括田间调查和观察。田间调查定期在甘薯田间进行巡查,观察甘薯叶片的受害情况,记录害虫的数量和分布。重点检查叶背和叶面,因为甘薯腊龟甲常常在这些部位取食观察通过放大镜或显微镜观察害虫的形态和特征,以便准确鉴定和判断其发生阶段。同时,可以设置诱捕器或诱虫灯,以监测成虫的活动情况预报方法根据监测结果和当地的气候条件,结合历史数据,可以进行甘薯腊龟甲的发生预报。基于监测数据的预报通过分析田间调查的害虫数量、分布和受害程度,结合害虫的生物学特性和生态习性,预测其未来的发生趋势基于气候条件的预报利用当地的气象数据,分析温度、湿度、降雨等气象因素对甘薯腊龟甲发生的影响,预测其发生的高峰期和危害程度综合防治措施为了有效控制甘薯腊龟甲的危害,需要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包括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等多种手段。农业防治通过调整种植结构、改进栽培管理措施,创造不利于甘薯腊龟甲发生的环境条件。例如,合理密植、科学施肥、及时排水等。物理防治利用甘薯腊龟甲的趋光性,设置黑光灯或频振式杀虫灯诱杀成虫。同时,可以利用害虫的假死性,在清晨或傍晚时摇动植株,使害虫掉落,然后集中处理。生物防治保护和利用天敌资源,如瓢虫、草蛉等昆虫,通过天敌的自然控制作用来减轻甘薯腊龟甲的危害。此外,可以引入寄生蜂等天敌昆虫进行生物防治。化学防治在害虫发生严重、天敌数量不足或天气条件不利于生物防治的情况下,可以采用化学药剂进行防治。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按照规定的浓度和使用方法进行喷雾防治。注意轮换用药,避免害虫产生抗药性。环保与可持续发展在甘薯腊龟甲的防治过程中,应注重环保和可持续发展。优先选择对环境和天敌影响较小的防治措施,避免对生态环境造成不良影响。同时,加强甘薯品种的抗虫性选育和推广,提高甘薯自身的抗虫能力,实现可持续的农业发展。总之,通过综合应用各种防治措施,可以有效地控制甘薯腊龟甲的危害,保障甘薯的产量和品质。在实际操作中,应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和害虫的发生规律,制定具体的防治方案,并不断优化和完善防治措施,以实现甘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甘薯腊龟甲防治策略与长期管理防治策略对于甘薯腊龟甲的防治,需要采取一种长期、综合的策略,包括预防、监测、控制等多个方面。预防通过选用抗虫品种、改善栽培管理、增强植株的抵抗力等措施,预防甘薯腊龟甲的发生监测通过定期的田间调查和观察,及时掌握甘薯腊龟甲的发生动态,为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控制在甘薯腊龟甲发生严重时,采取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等综合措施,控制害虫的数量和危害程度长期管理甘薯腊龟甲的防治工作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期的管理和监测。建立长期监测体系在甘薯种植区域建立长期监测体系,定期调查害虫的发生情况,为防治工作提供数据支持推广综合防治措施通过宣传和培训,推广综合防治措施,提高农民对甘薯腊龟甲防治的认识和技能加强科研和技术创新加强甘薯腊龟甲的科研和技术创新工作,研发新的防治方法和药剂,提高防治效果防治效果评估与改进防治效果评估在防治工作结束后,需要对防治效果进行评估,以便了解防治措施的实际效果和改进方向。田间调查通过田间调查,观察甘薯叶片的受害情况,记录害虫的数量和分布,评估防治效果产量对比对比防治前后的甘薯产量,评估防治措施对产量的影响环境影响评估评估防治措施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确保防治工作符合环保要求改进措施根据防治效果评估的结果,及时调整和改进防治措施。优化防治方案根据害虫的发生规律和防治效果,优化防治方案,提高防治效果加强技术研发加强新技术、新方法的研发和推广,提高防治工作的科技含量提高农民素质通过培训和教育,提高农民对甘薯腊龟甲防治的认识和技能,推动防治工作的深入开展总之,甘薯腊龟甲的防治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加强长期管理和监测,不断提高防治效果。同时,也要注重环保和可持续发展,推动甘薯产业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