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说汉字PPT
汉字,又称中文字、中国字、方块字,是汉语的记录符号,属于表意文字的词素音节文字。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已有六千多年的历史。在形体上逐渐由图形变为笔画,象...
汉字,又称中文字、中国字、方块字,是汉语的记录符号,属于表意文字的词素音节文字。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已有六千多年的历史。在形体上逐渐由图形变为笔画,象形变为象征,复杂变为简单;在造字原则上从表形、表意到形声。除极个别汉字外(如瓩、兛、兣、呎、嗧等),都是一个汉字一个音节。汉字的起源汉字的起源传说源于仓颉造字。黄帝的史官仓颉根据日月形状、鸟兽足印创造了汉字,造字时天地震惊——“而天雨粟,鬼夜哭”。从历史角度来看,复杂的汉字系统不可能由一个人发明,仓颉更可能在汉字的搜集、整理、统一上做出了突出贡献,所以被后人尊为“造字圣人”。汉字的演变汉字演变过程:甲骨文 → 金文 → 小篆 → 隶书 → 草书 → 楷书 → 行书,以上的“甲金篆隶草楷行”七种字体称为 “汉字七体”。甲骨文甲骨文是商朝(约公元前17世纪-公元前11世纪)的文化产物,距今约3600多年的历史。商代统治者迷信鬼神,其行事以前往往用龟甲兽骨占卜吉凶,以后又在甲骨上刻记所占事项及事后应验的卜辞或有关记事,其文字称甲骨文。金文金文是商周时代铸刻在青铜器上的铭文。由于它铸刻在钟鼎之上,所以有时也称为钟鼎文。金文有粗而宽的笔画,点画圆浑,金文比甲骨文规范。小篆小篆也称“秦篆”,是秦国的通用文字,大篆的简化字体,其特点是形体均匀齐整、字体较籀文容易书写。在汉文字发展史上,它是大篆由隶、楷之间的过渡。隶书隶书基本是由篆书演化来的,主要将篆书圆转的笔划改为方折,因为在木简上用漆写字很难画出圆转的笔划,所以隶书的书写速度更快。草书草书形成于汉代,是为了书写简便在隶书基础上演变出来的。有章草、今草、狂草之分。楷书楷书也叫正楷、真书、正书。从程邈创立的隶书逐渐演变而来,更趋简化,横平竖直。《辞海》解释说它“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可作楷模”。这种汉字字体端正,就是现代通行的汉字手写正体字。行书行书是一种统称,分为行楷和行草两种。它在楷书的基础上发展起源的,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是为了弥补楷书的书写速度太慢和草书的难于辨认而产生的。“行”是“行走”的意思,因此它不像草书那样潦草,也不像楷书那样端正。实质上它是楷书的草化或草书的楷化。汉字的影响汉字是承载文化的重要工具,当前留有大量用汉字书写的典籍。不同的方言、甚至语言都使用汉字作为共同书写体系。在古代日本、朝鲜半岛、越南、琉球群岛,以及位于婆罗洲的兰芳共和国,汉字都曾是该国正式文书的唯一系统,因而汉字在历史上对文明的传播分享有着重要作用。由于汉字和发声的联系不是非常密切,比较容易被其他民族所借用,如日本、朝鲜和越南都曾经有过不会说汉语,单纯用汉字书写的历史阶段。汉字的这个特点对于维系一个文化圈—一个充满各种互相不能交流的方言群体的民族——发挥了主要的作用。汉字对周边国家的文化产生过巨大的影响,形成了一个共同使用汉字的汉字文化圈,如日本、朝鲜和越南等国家的汉语使用者和汉字使用者达到一定比例。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对周边的影响也是非常巨大的,是其它文字的母字。它是记录事件的书写符号。在汉字中,各字都有本身的意义和本音,而一个字的意义经常由部首和它所属的字义来决定。汉字本身的特点即兼具象形、表意和表音功能。汉字是形、音、义的结合体。形声字中形旁表意,声旁表音。总之,汉字不仅是中华文化的载体,更是中华文化的瑰宝。通过对汉字的释说,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汉字所蕴含的智慧和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