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甘肃会宁PPT
会宁县,隶属于甘肃省白银市,位于甘肃省中部,白银市东南部,东邻靖远县,西接定西市安定区、临洮县,南连榆中县,北靠平凉市静宁县、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西吉县,...
会宁县,隶属于甘肃省白银市,位于甘肃省中部,白银市东南部,东邻靖远县,西接定西市安定区、临洮县,南连榆中县,北靠平凉市静宁县、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西吉县,总面积6439平方千米。截至2021年10月,会宁县下辖24个乡、8个镇。截至2022年末,会宁县常住人口为40.17万人。历史沿革早在5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境内就有人类生息繁衍。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置祖厉县,属北地郡。西汉置会宁县,属天水郡。东汉初废会宁县,后置新兴县,仍属天水郡。三国曹魏时复置会宁县,属广魏郡。西晋泰始中,属略阳郡。东晋十六国时,先后属前赵、后赵、前秦、后秦、夏国。南北朝时,先后属北魏、西魏、北周,属会州。隋开皇三年(583年),废会州,置会宁县,属陇西郡。大业三年(607年),复置会州,领会宁、乌兰二县。唐武德元年(618年),改会州为西会州,领会宁、乌兰、新会三县。贞观八年(634年),省乌兰县入会宁县,属陇右道。宋崇宁三年(1104年),改会州为敷文郡,会宁县属之。大观二年(1108年),复改敷文郡为会州。金天眷三年(1140年),置西宁县,与会宁县同属会州。元初,会州、会宁、西宁三县俱废,属兰州。至元七年(1270年),复置会州,领会宁一县,属巩昌路。明洪武二年(1369年),降会州为会宁县,属陕西行省巩昌府。成化四年(1468年),改属临洮府。清康熙三年(1664年),会宁县属甘肃行省巩昌府。雍正三年(1725年),改属兰州府。乾隆三年(1738年),复属巩昌府。民国元年(1912年),属甘肃行省巩昌道。民国十六年(1927年),直属甘肃省政府。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属甘肃省第二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属甘肃省第四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会宁县解放,属甘肃省定西专区。1950年5月,会宁县改属甘肃省天水专区。1955年,复属定西专区。1956年,划归白银市管辖。1960年,会宁县并入靖远县。1961年,恢复会宁县,仍属白银市。行政区划截至2021年10月,会宁县下辖24个乡、8个镇:丁家沟乡、中川镇、新添堡回族乡、侯家川镇、党家岘乡、杨崖集镇、老君坡乡、翟家所镇、柴家门镇、大沟镇、四房吴乡、汉家岔乡、土高山乡、新塬乡、刘寨柯镇、白草塬乡、郭城驿镇、头寨子镇、草滩乡、土门岘镇、新庄乡、党岘乡、韩家集乡、太平店镇。县政府驻会师镇。地理环境会宁县位于甘肃省中部,白银市东南部,东邻靖远县,西接定西市安定区、临洮县,南连榆中县,北靠平凉市静宁县、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西吉县,总面积6439平方千米。会宁县地处陇西黄土高原和陇东黄土丘陵的接壤地带,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梁峁起伏,沟壑纵横,属典型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境内最高点为郭城驿镇东南的大岘梁,海拔2267米;最低点为韩家集乡北部的红柳沟,海拔1720米。会宁县属中温带半干旱气候区,冬寒夏暑,春秋短促,日照充足,降水偏少,气候干燥,风大沙多,十年九旱,无霜期短,干旱、冰雹、大风、沙尘暴、霜冻、寒潮等自然灾害频繁。年平均气温7.2℃,年日照时数2266小时,年降雨量360毫米左右,降雨多集中在7会宁县境内有祖厉河、关川河、牛门河、祖河、厉河、红水河六条河流,均属黄河水系。祖厉河是会宁县最大的河流,发源于定西市通渭县华家岭,流经会宁县境120千米,于郭城驿镇汇入黄河。自然资源截至2019年,会宁县土地总面积965.9万亩,其中耕地面积554.4万亩,人均占有耕地3.5亩,高于全国和全省平均水平。会宁县水资源总量为2.35亿立方米,其中自产水资源量1.41亿立方米,入境水资源量0.94亿立方米。自产水资源量中,地表水资源量0.55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0.86亿立方米,两者之间的重复计算量为0.00亿立方米。会宁县已探明的金属和非金属矿藏有金、银、铜、铁、铅、锌、锰、钨、钼、锑、硫铁、煤、石灰石、白云石、石膏、陶土、红粘土、砂石等20多种。其中煤炭、石灰石、红粘土储量大,品位高,易开采,具有工业开采价值。人口截至2022年末,会宁县常住人口为40.17万人,比上年末减少0.31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3.92万人,占常住人口比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34.66%,比上年末提高1.11个百分点。全年出生人口0.34万人,出生率为8.43‰;死亡人口0.39万人,死亡率为9.66‰;自然增长率为-1.23‰。经济2022年,会宁县地区生产总值83.82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4.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9.58亿元,增长5.3%;第二产业增加值22.62亿元,增长3.6%;第三产业增加值31.62亿元,增长3.8%。三次产业结构比为35.3:26.8:37.9。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0865元,比上年增长4.0%。2022年,会宁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3.26亿元,比上年增长5.5%。其中,农业产值46.31亿元,增长5.7%;林业产值2.39亿元,增长3.9%;牧业产值3.98亿元,增长4.0%;渔业产值0.58亿元,增长5.4%。2022年,会宁县全部工业增加值15.19亿元,比上年增长4.0%。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1%。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分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下降15.3%,制造业增长14.5%,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6.1%。2022年,会宁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7.66亿元,比上年增长1.3%。按经营地统计,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8.60亿元,增长1.4%;乡村消费品零售额9.06亿元,增长1.1%。按消费类型统计,商品零售25.22亿元,增长1.4%;餐饮收入2.44亿元,增长0.8%。交通运输会宁县境内有G22青兰高速、G30连霍高速、G312国道、S207省道、S208省道、S210省道等公路干线交汇贯通。截至2020年末,会宁县公路总里程2334.2千米,其中等级公路2272.2千米。社会事业截至2022年末,会宁县共有各级各类学校278所(不含教学点),其中:普通高中4所,职业中学会宁县社会事业——教育事业截至2022年末,会宁县共有各级各类学校278所(不含教学点),其中:普通高中4所,职业中学2所,初中26所,小学170所,幼儿园75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全县共有教职工4342人,专任教师3943人。全县共有在校学生61992人,其中:普通高中在校学生7052人,职业中学在校学生1623人,初中在校学生13041人,小学在校学生26810人,幼儿园在园幼儿12942人,特殊教育学校在校学生524人。全县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100%,初中毕业生升学率97.8%,高中阶段毛入学率92.8%。截至2022年末,会宁县共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354个,其中:医院8个,卫生院2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3个,诊所、卫生室、医务室296个,妇幼保健院(所、站)1个,专科疾病防治院(所、站)1个,卫生监督所(中心)1个。卫生机构床位1796张,其中:医院1018张,卫生院618张。卫生技术人员1743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632人,注册护士701人。会宁县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和民俗活动,如剪纸、刺绣等传统手工艺,以及庙会、社火等民间节庆活动。截至2022年末,全县共有图书馆1个,博物馆1个,文化馆1个,乡镇综合文化站24个。体育设施不断完善,成功举办和参加了多项体育赛事和活动。截至2022年末,会宁县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2.75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14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24.14万人,增加0.13万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39.61万人,增加0.03万人,其中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2.90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36.71万人。全县共有1.59万人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2.76万人享受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旅游景点会宁县拥有众多自然和人文景观,如红军会宁会师旧址、会宁汉家岔岷堡、郭蛤蟆城遗址等。这些景点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观,促进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著名人物会宁县历史悠久,人才辈出。著名的历史人物有秦末汉初的著名隐士、新道家代表人物黄老,东汉末年的著名书法家张芝,以及近现代的著名教育家、书法家范振绪等。总结会宁县作为甘肃省的一个重要县区,拥有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自然资源。在经济、社会事业和旅游业等方面,会宁县都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成就。未来,随着国家对西部地区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会宁县有望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机遇。会宁县——历史与现代交融的魅力之城会宁县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其中包括自然景观、历史文化遗址和民俗文化等。红军会宁会师旧址是会宁县最著名的红色旅游景点之一,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观,感受那段峥嵘岁月的历史氛围。此外,会宁县还拥有壮丽的自然风光,如壮美的山川、清澈的河流和广袤的草原等,为游客提供了休闲度假的好去处。为了促进旅游业的发展,会宁县政府加大了对旅游基础设施的投入,提升了旅游服务质量。同时,还积极开展旅游宣传推广活动,提高了会宁县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这些举措为会宁县旅游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未来,会宁县将继续发挥自身优势,推动经济、社会事业和旅游业等方面的全面发展。一方面,会宁县将加大对农业、工业和服务业等领域的投入力度,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另一方面,将注重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社会福利保障水平,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同时,会宁县还将继续加强旅游资源的开发和保护工作,提升旅游品质和竞争力。通过加强区域合作、推广旅游产品、提高服务水平等措施,吸引更多游客前来游览观光,促进旅游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总之,会宁县作为一个充满魅力和活力的县区,正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悠久的历史文化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们前来探访。在未来的发展中,会宁县将继续努力书写新的篇章,为人民群众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