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发展史与硬件基础知识PPT
计算机发展史第一阶段:电子管计算机(1946-1958年)第二阶段:晶体管计算机(1958-1964年)它使计算机的存储容量首次突破了KB的限制第三阶段:...
计算机发展史第一阶段:电子管计算机(1946-1958年)第二阶段:晶体管计算机(1958-1964年)它使计算机的存储容量首次突破了KB的限制第三阶段:集成电路计算机(1964-1970年)在一个芯片上集成的晶体管数量每18个月翻一番它标志着计算机网络的兴起第四阶段: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1970年至今)它使用的晶体管数量为2300个它奠定了X86架构的基础它使用的是Intel 8088微处理器它推动了个人电脑的普及打破了Intel在个人电脑市场的垄断地位计算机硬件基础知识中央处理器(CPU)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是计算机的“大脑”,负责执行程序中的指令,进行算术和逻辑运算,以及控制和管理计算机的各个部件。CPU的性能直接影响计算机的运行速度。架构如X86、ARM等,决定了CPU的指令集和性能特点核心数一个物理CPU内部集成的处理器核心数量,多核心可以并行处理多个任务线程数通过超线程技术,一个物理核心可以模拟成多个逻辑核心,增加并行处理能力制程技术CPU内部电路的制造工艺,制程越小,性能越高,功耗越低主频CPU每秒钟执行的时钟周期数,主频越高,处理速度越快缓存CPU内部的高速存储器,用于临时存储数据和指令,提高访问速度主板主板(Motherboard)是计算机的基础构件,连接着CPU、内存、扩展卡等各个部件,提供数据传输的通道和电源管理功能。芯片组连接CPU和其他部件的桥梁,决定了主板的性能和兼容性内存插槽用于安装内存条,提供数据存储的通道扩展槽如PCI、PCIe等,用于安装显卡、声卡、网卡等扩展卡电源接口连接电源供应器,为各个部件提供稳定的电力供应内存内存(RAM,Random Access Memory)是计算机中用于临时存储数据和程序的部件,直接与CPU交换数据。容量内存的大小,通常以GB为单位类型如DDR3、DDR4、LPDDR4等,决定了内存的性能和兼容性速度内存的工作频率,通常以MHz为单位,速度越高,数据传输越快时序内存读写操作的延迟时间,影响内存的整体性能存储设备存储设备用于长期保存数据和程序,常见的存储设备有硬盘、固态硬盘(SSD)等。容量存储设备的总大小,通常以GB或TB为单位接口类型如SATA、NVMe等,决定了存储设备的性能和兼容性转速对于机械硬盘而言,转速越高,读写速度越快(但SSD无此参数)读写速度存储设备的读写性能,通常以MB/s或GB/s为单位显卡显卡(Graphics Card)是计算机中用于处理图形数据的部件,负责将CPU发送的图形指令转换成显示器可以显示的图像。显示核心如NVIDIA、AMD等,决定了显卡的性能和特点显存容量显卡上的专用内存大小,影响图形处理的性能接口类型如PCIe、AGP等,决定了显卡与主板的连接方式输出接口如HDMI、DisplayPort等,决定了显卡与显示器的连接方式电源供应器电源供应器(Power Supply Unit,PSU)是将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为计算机各个部件提供稳定电力的部件。额定功率电源供应器能够提供的最大电力,通常以瓦特(W)为单位效率电源转换效率,即输入电力与输出电力的比值认证如80 PLUS等,表明电源供应器的能效和安全性其他部件显示器用于显示计算机输出的图像和文本键盘鼠标用于输入数据和操作计算机声卡网卡分别负责处理音频数据和网络数据传输散热系统包括风扇、散热器等,用于保持计算机内部温度稳定计算机总线计算机总线(Computer Bus)是计算机内部各个部件之间传输数据的主要通道,常见的总线有PCI、PCIe、USB等。带宽总线每秒传输的数据量,通常以GB/s为单位接口数量总线可以连接的部件数量兼容性总线可以支持的部件类型和规格以上就是计算机发展史与硬件基础知识的大致内容,涵盖了从计算机诞生到现在的发展历程,以及计算机内部各个部件的功能和主要参数。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计算机硬件的性能和规格也在不断更新和提升,为计算机应用的广泛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输入设备输入设备是计算机与用户之间进行交互的桥梁,负责将用户输入的指令或数据传递给计算机进行处理。常见的输入设备包括键盘、鼠标、触摸屏、扫描仪、摄像头等。键盘是最常用的输入设备之一,用于输入文本和命令。现代键盘通常采用QWERTY布局,并配备了多种快捷键和功能键,提高了输入效率。鼠标用于控制计算机的光标位置和执行各种操作,如点击、拖动、滚动等。鼠标的左键通常用于执行主要操作,右键则用于打开上下文菜单或执行特殊功能。触摸屏是一种集成在显示器表面的输入设备,用户可以直接在屏幕上进行触摸操作,实现与计算机的交互。触摸屏广泛应用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扫描仪用于将纸质文档或图片转换为数字文件,便于在计算机上进行处理和存储。扫描仪的分辨率和扫描速度是衡量其性能的重要指标。摄像头是一种用于捕获视频和图像的输入设备,广泛应用于视频会议、网络直播、安全监控等领域。摄像头的分辨率、帧率、低光性能等参数影响其拍摄效果。输出设备输出设备负责将计算机处理后的结果展示给用户,常见的输出设备包括显示器、打印机、扬声器等。显示器是计算机最主要的输出设备之一,用于显示图形、文本、视频等信息。显示器的尺寸、分辨率、刷新率等参数影响其显示效果。打印机用于将计算机中的文档或图片打印出来,实现纸质输出。打印机的打印速度、打印质量、耗材成本等是衡量其性能的重要因素。扬声器用于播放计算机中的音频信号,如音乐、语音等。扬声器的音质、音量、频响范围等参数影响其播放效果。网络设备网络设备用于实现计算机之间的数据通信和资源共享,常见的网络设备包括网卡、路由器、交换机等。网卡是计算机连接到网络的接口设备,负责数据的收发和传输。网卡的传输速度、兼容性、稳定性等是影响网络性能的关键因素。路由器是网络连接中的重要设备之一,用于实现不同网络之间的连接和数据转发。路由器的性能、稳定性、安全性等对于网络的整体性能至关重要。交换机是一种用于连接多个计算机或设备的网络设备,实现数据的高速传输和交换。交换机的速度、端口数量、扩展性等参数影响其性能和应用范围。以上是计算机硬件基础知识的一部分内容,涵盖了输入设备、输出设备和网络设备的相关知识。这些设备共同构成了计算机系统的硬件架构,为计算机的应用和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创新,未来还将出现更多新型设备和技术,推动计算机硬件领域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