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悲鸿的个人简介PPT
徐悲鸿(1895年7月19日—1953年9月26日),原名徐寿康,汉族,浙江宁波府镇海县(今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区庄桥街道石堰社区)人,中国现代画家、美术教育...
徐悲鸿(1895年7月19日—1953年9月26日),原名徐寿康,汉族,浙江宁波府镇海县(今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区庄桥街道石堰社区)人,中国现代画家、美术教育家,景星学社社员,曾留学法国学西画,归国后长期从事美术教育,先后任教于国立中央大学艺术系、北平大学艺术学院和北平艺专,并与厉麟似等联合发起创立了中意文化协会。艺术经历早期经历1895年7月19日,徐悲鸿出生于广东省梅州市梅县区一个贫苦的家庭。他的父亲是位半耕半读的村塾老师,同时也是位乡间画师。徐悲鸿六岁开始跟父亲读书,七岁时因为常常看见父亲画画,对画画发生兴趣,那时就想学画。他父亲认为七岁的孩子年纪太小,不肯教他;但是他念书念到卞庄子刺虎的故事,就偷偷地求人画一只老虎,自己依着样子描绘。父亲知道儿子实在喜欢画,在他九岁的时候,就让他每天摹一幅当时流行的《吴友如画本》,这就是徐悲鸿学画的开始。1902年,徐悲鸿九岁,父亲去世,家境更加困难。他只得在半工半读的情况下继续学习。1906年,徐悲鸿进入震旦学院学习,攻读法文。他是国内学习西方绘画最早的学生之一。留学法国1915年,徐悲鸿考取震旦学院,攻读法文。1916年,徐悲鸿入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校学习绘画,并为自画像起名为《徯我后》。1917年,他经康有为引荐,以卖画为生,接济公派留法学生。他在画室里刻苦钻研,努力提高绘画技艺,深受法国著名画家达仰的器重。1919年,徐悲鸿考进巴黎美术学校,攻读素描与油画,并先后师从弗拉尔、柯罗孟、毕沙罗、于勒·弗拉纳芒克等著名画家学习,稍后与白俄罗斯女模特儿叶碧卡结婚,并应邀加入冯玉祥、李石曾等组织的中华美术会,参与发起绘事运动。1921年,徐悲鸿应邀加入留法勤工俭学学生所组织的“新中国画研究会”,主持人体模特儿写生会。同年,他创作出油画《老妇》、《持棍老人》等作品。1922年,他在法国青年会作了《中国画改良之方法》的学术演讲,主张“古法之佳者守之,垂绝者继之,不佳者改之,未足者增之,西方绘画之可采入者融之”。1923年,他在中法大学讲授美术,并在北京大学画法研究会授课,同时在《北京大学日刊》上发表《美术之概观及其在社会之位置》一文。1924年,徐悲鸿的画作在巴黎展出,并受到法国艺术界的关注。他的画作融合了中西绘画技法,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风格。同年,他的画作《远闻》、《马》、《残阳》等入选巴黎美术展览会。1925年,徐悲鸿应比利时皇家学院之邀,在布鲁塞尔该院及巴黎、列日等地巡回展览美术作品,并举行作画示范表演。他的画作深受观众喜爱,引起了轰动。同年,他还考入了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校,成为雕塑家梁竹亭先生的入室弟子。在梁先生的指导下,他刻苦钻研雕塑技艺,并创作了《老妇》等雕塑作品。归国任教1927年,徐悲鸿回国,任南京中央大学艺术系教授,并兼任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教授、系主任。他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创造力,鼓励学生发挥个性,创作出具有独特风格的作品。1928年1月,徐悲鸿与田汉、欧阳予倩等人发起组织了中国现代第一个美术团体——中国画研究会,并担任该会第一届评议长。同年,他在南京中央大学艺术系创办了中国第一个美术系,并担任系主任。他还创办了《美艺》杂志,为中国美术界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1930年,徐悲鸿的画作《九方皋》在比利时世界艺术展览会上获得金质奖章和最优奖。同年,他的画作《田横五百士》在南京中央大学艺术馆展出,引起轰动。这幅画作以磅礴的气势、深沉的笔墨和精湛的技艺,展现了中国古代英雄的气概和民族精神。1931年,徐悲鸿应邀赴印度举办画展,宣传中国绘画艺术。他的画展在印度引起了极大的关注,受到了当地人民的热烈欢迎。同年,他的画作《狮子》在印度国际艺术展览会上获得一等奖。抗战时期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徐悲鸿回到中国,并在重庆举办了抗日画展,用艺术的力量鼓舞人民抵抗日本侵略。他的画作充满了爱国情感和民族精神,为抗战胜利贡献了自己的力量。1938年,徐悲鸿被邀请到新加坡举办筹赈画展,为抗战筹集资金。他的画展在新加坡引起了极大的关注,筹得了大量善款,为抗战做出了积极贡献。1940年,徐悲鸿应印度大诗人泰戈尔之邀赴印度国际大学讲学,并在印度各地举行画展。他的画作在印度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赞誉,增进了中印两国人民的友谊。晚年时期1942年,徐悲鸿回到中国,继续在艺术领域发挥自己的影响力。他不仅在教育领域做出了卓越贡献,还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贡献了自己的力量。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徐悲鸿被任命为中央美术学院院长,并担任中华全国美术工作者协会主席、中华全国文学工作者协会委员、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常委、全国政协第一、二、三、四届委员、常委等职。他用自己的艺术才华和领导才能,为新中国的文化艺术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1953年,徐悲鸿逝世于北京,享年58岁。他的离世引起了全国人民的深切悼念,他的艺术成就和人格魅力永远铭刻在了中国艺术史上。艺术成就徐悲鸿在绘画领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他的画作融合了中西绘画技法,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风格。他的画作题材广泛,包括人物、动物、山水等,每一幅作品都充满了生命力和感染力。他的代表作品有《田横五百士》、《九方皋》、《愚公移山》等。徐悲鸿不仅是一位杰出的画家,还是一位优秀的美术教育家。他注重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创造力,鼓励学生发挥个性,创作出具有独特风格的作品。他在教育领域的贡献为中国美术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此外,徐悲鸿还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用自己的艺术才华和影响力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贡献了自己的力量。他的爱国情怀和民族精神深深地感染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社会评价徐悲鸿是中国现代绘画艺术的杰出代表之一,他的艺术成就和人格魅力永远铭刻在了中国艺术史上。他的画作充满了生命力和感染力,展现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民族精神的伟大力量。他的艺术风格和创作理念对中国绘画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后人树立了榜样。徐悲鸿不仅是一位杰出的画家和美术教育家,还是一位爱国志士和社会公益事业的积极倡导者。他的爱国情怀和民族精神深深地感染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激励他们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总之,徐悲鸿是中国艺术史上的一位巨匠,他的艺术成就和人格魅力将永远铭刻在人们心中。他的艺术精神和爱国情怀将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不断追求艺术的真谛和民族精神的伟大力量。艺术风格与影响徐悲鸿的艺术风格独具特色,他将中国传统绘画技法与西方绘画技法相结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他擅长以墨色为主,结合色彩与线条的运用,表现出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艺术感染力。在他的画作中,可以看到中国传统绘画的笔墨精神与西方绘画的光影效果相互融合,形成了既有中国传统绘画的韵味,又有西方绘画的现代感的独特风格。徐悲鸿的艺术成就对中国绘画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作品不仅丰富了中国绘画艺术的内涵,还推动了中国绘画艺术的创新与发展。他的艺术风格和创作理念影响了许多后来的艺术家,他们之间的交流与碰撞为中国绘画艺术注入了新的活力。个人品质与遗产徐悲鸿不仅是一位杰出的艺术家,还是一位具有高尚品质的人。他热爱祖国,关心民族命运,用自己的艺术才华和影响力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贡献了自己的力量。他注重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创造力,关心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是一位深受学生爱戴的优秀教师。徐悲鸿离世后,他的艺术遗产得到了广泛的传承和发扬。他的作品被誉为中国现代绘画艺术的瑰宝,被众多艺术机构和私人收藏家所珍藏。同时,他的艺术精神和爱国情怀也激励着后来的艺术家和人们不断追求艺术的真谛和民族精神的伟大力量。结语徐悲鸿是中国现代绘画艺术的杰出代表之一,他的艺术成就和人格魅力永远铭刻在了中国艺术史上。他的画作充满了生命力和感染力,展现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民族精神的伟大力量。他的艺术风格和创作理念对中国绘画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后人树立了榜样。徐悲鸿的艺术遗产将永远照耀着中国艺术界的星空,他的艺术精神和爱国情怀将激励着后来的艺术家和人们不断追求艺术的真谛和民族精神的伟大力量。我们应该铭记徐悲鸿的卓越成就和无私奉献精神,继承和发扬他的艺术遗产,为推动中国艺术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