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志异创作背景与作者简介PPT
聊斋志异创作背景《聊斋志异》(简称《聊斋》,俗名《鬼狐传》)是中国清朝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最早的抄本在清代康熙年间已有流传。全书共有短篇小说...
聊斋志异创作背景《聊斋志异》(简称《聊斋》,俗名《鬼狐传》)是中国清朝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最早的抄本在清代康熙年间已有流传。全书共有短篇小说491篇(张友鹤《聊斋志异会校会注会评本》)(朱其铠《全本新注聊斋志异》为488篇,含残篇)。题材非常广泛,内容极其丰富。《聊斋志异》的艺术成就很高。它成功地塑造了众多的艺术典型,人物形象鲜明生动,故事情节曲折离奇,结构布局严谨巧妙,文笔简练,描写细腻,堪称中国古典文言短篇小说的巅峰之作。蒲松龄创作《聊斋志异》的初衷,是通过搜集、编辑鬼、狐故事,对当时社会的黑暗面进行批判,并寄托了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憧憬。蒲松龄一生热衷于科举,却不得志,71岁时才补了一个岁贡生,因此他对于科举制度的不合理深有体会;加之他毕生困顿,对当时官场的腐败、社会的黑暗和人民的疾苦有深切的感受,所以,《聊斋志异》中揭露和批判黑暗现实社会的作品占有很大比重。但蒲松龄在字里行间表达的却是对现实人生的热爱与执着,是对美好未来的憧憬与追求。作者简介蒲松龄(1640年6月5日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自称异史氏。济南府淄川(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洪山镇蒲家庄)人。清代杰出文学家,优秀短篇小说家。蒲松龄出生于一个逐渐败落的中小地主兼商人家庭。19岁应童子试,接连考取县、府、道三个第一,名震一时。补博士弟子员。以后屡试不第,直至71岁时才成岁贡生。为生活所迫,他除了应同邑人宝应县知县孙蕙之请,为其做幕宾数年之外,主要是在本县西铺村毕际友家做塾师,舌耕笔耘,近40年,直至71岁时方撤帐归家。1715年正月病逝,享年76岁。创作出著名的文言文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蒲松龄聪明颖慧,才智过人,自幼便喜好读书,学习刻苦认真又兴趣广泛,经过长期的勤奋努力,文词日进,1663年(清康熙二年)考中秀才。他一生热衷于科举,却不得志,71岁时才补了一个岁贡生,因此对科举制度的不合理深有体会。他毕生精力完成《聊斋志异》8卷、491篇,约40余万字。内容丰富多彩,故事多采自民间传说和野史轶闻,将花妖狐魅和幽冥世界的事物人格化、社会化,充分表达了作者的爱憎感情和美好理想。作品想象丰富奇特,情节曲折多变,结构布局严谨巧妙,文笔简练,描写细腻,堪称中国古典文言短篇小说的巅峰之作。除《聊斋志异》外,蒲松龄还有大量诗文、戏剧、俚曲以及有关农业、医药方面的著述存世。计有文集13卷,400余篇;诗集6卷,1000余首;词1卷,100余阕;戏本3出(《考词九转货郎儿》、《钟妹全福》、《闹馆》);俚曲14种(《墙头记》、《姑妇曲》、《慈悲曲》、《翻魇殃》、《寒森曲》、《琴瑟乐》、《蓬莱宴》、《俊夜叉》、《穷汉词》、《快曲》、《丑俊巴》、《禳妒咒》、《富贵神仙复变磨难曲》、《增补幸云曲》);杂著《省身语录》、《怀刑录》、《历字文》、《日用俗字》、《农桑经》、《资养经》、《药崇书》、《草木传》、《狼三则》、《清虚堂集验方》、《姓氏谱》、《俚曲引》等多种。还有《聊斋俚曲集》等近200万字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