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色的鱼钩人教版说课稿PPT
说教材《金色的鱼钩》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四组的一篇阅读课文。这篇课文生动感人,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进行细致入微的描写,揭示出老班长...
说教材《金色的鱼钩》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四组的一篇阅读课文。这篇课文生动感人,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进行细致入微的描写,揭示出老班长崇高的内心世界。作者语言朴实,像讲故事一样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娓娓叙述,表达了对老班长的深切怀念。本课的重点是理解“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这句话的含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难点是理解“老班长为什么把鱼骨头嚼碎了咽下去”这部分内容。在写法上,课文先倒叙,再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以“鱼钩”为线索,生动具体地叙述了老班长用鱼钩救三个病号过草地的感人故事。说教学目标根据我对教材的理解,以及新课标对五年级学生提出的要求,我设定了以下教学目标:认识12个生字读读记记“颧骨、两鬓斑白、抽噎、喜出望外、奄奄一息”等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学习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了解作者运用语言的特点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展现人物内心的表达方法说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学习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教学难点:理解“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这句话的含义。说教法学法为了突破教学重点,解决教学难点,达到预设的教学目标,我结合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教法和学法:教法:直观演示法利用图片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活动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创设情境等活动形式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自觉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集体讨论法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讨论,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学法: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圈点、勾画、批注,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探究法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小组合作,共同探讨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朗读感悟法通过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深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语感说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教师讲述故事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你们知道红军长征的故事吗?长征是世界军事历史上的一个伟大奇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金色的鱼钩》,讲的就是红军长征过草地时发生的一个感人故事。学生齐读课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生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检查生字词掌握情况快速浏览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三)深入探究,体会情感默读课文思考:这是一个怎样的鱼钩?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鱼钩上闪烁着老班长金色的思想光芒?把有关的句子画下来,谈谈自己的理解全班交流教师相机指导(1)从“他坐在那里捧着搪瓷碗,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的鱼骨头,嚼了一会儿,就皱紧眉头硬咽下去”可以看出老班长是一个舍己为人、忠于革命的人。(2)从“我发现他背着我们吃剩下的鱼骨头和草根,嚼了一会儿,就皱紧眉头硬咽下去”可以看出老班长是一个舍己为人、忠于革命的人。(3)从“老班长看着我们吃完,脸上的皱纹舒展开了,嘴边露出了一丝笑意。可是我的心里好像塞了铅块似的,沉重极了”可以看出老班长是一个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人。(4)从“老班长已经奄奄一息了。他微微地睁开眼睛,看见我端着的鱼汤,他头一句话就说:‘小梁,别浪费东西了。我……我不行啦。你们吃吧!还有二十多里路,吃完了,一定要走出草地去!’”可以看出老班长是一个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人。(5)从“老班长手里的鱼钩已经长满了红锈。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可以看出老班长的精神永存,他的事迹将永远激励后人前进,他的精神将永放光芒。老班长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三个小战士的生存,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革命精神。他的金色鱼钩,不仅是他用来钓鱼的工具,更是他舍己为人、忠于革命的精神象征(四)拓展延伸,深化主题讨论如果你是老班长,你会怎么做?交流在你的生活中,有没有像老班长这样舍己为人、忠于职责的人?请举例说说(五)总结全文,升华情感教师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金色的鱼钩》这篇课文,通过深入探究,我们感受到了老班长那种舍己为人、忠于革命的精神。这种精神不仅存在于革命年代,也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学习老班长的精神,做一个有责任感、有担当的人学生齐读最后一段结束全文(六)布置作业,巩固提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写一篇读后感谈谈自己对《金色的鱼钩》这篇课文的理解和感受说板书设计好的板书就像一份微型教案,此板书力图全面而简明地将授课内容传递给学生,清晰直观,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理清文章脉络。说教学反思在课后,我会对本次教学活动进行深入的反思。我会思考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教学方法的有效性,以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反应。我会思考如何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更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如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我也会听取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他们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以便更好地指导他们的学习。通过反思和总结,我会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