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PPT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赏析《念奴娇·赤壁怀古》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词作,是豪放词的代表作之一。此词通过对月夜江上壮美景色的描绘,借对古代战场的凭吊和对风流人物才略、气度、功业的追念,曲折地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功业未就、老大未成的忧愤之情,表现了作者关注历史和人生的旷达之心。全词借古抒怀,雄浑苍凉,大气磅礴,笔力遒劲,境界宏阔,将写景、咏史、抒情融为一体,给人以撼魂荡魄的艺术力量,曾被誉为“古今绝唱”。这首词从起笔的“大江东去”到“一时多少豪杰”为止,写作者在“故垒西边”所见到的“赤壁”景色。作者将眼前的“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与历史上的英雄人物联系起来,勾勒了一个广阔而雄浑的意境,把读者带到一个历史的画卷之中,使人感受到那一段历史的壮丽场景。“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三句正面写赤壁之战中年轻的周瑜。作者在此极尽渲染之能事,一个英气勃勃、风采照人的青年将领形象跃然纸上。但苏轼写周瑜,主要不是写其少年得志,而是写其儒将风度。“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三句,活画出一位从容潇洒、指挥若定的儒将形象,表达词人对他的由衷赞美。这一形象,与词的上片所写的青年英气勃勃的周瑜,形成了鲜明的对照,说明经历过“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这样惊心动魄的场面后,周瑜仍然能够保持儒将那种从容潇洒的风度,这更加令人折服。“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三句,是词人从“神游故国”中跌入现实。词人神游“故国”,想到了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再反观自己,早年就“早生华发”,这与周瑜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面对如此巨大的反差,词人不禁“多情应笑我”。其实,这正是词人内心真实的写照,他正是因为自己在政治上不能有所作为,才会如此伤感。“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二句,是词人面对“早生华发”的现实,发出了“人生如梦”的慨叹,既然“人生如梦”,就干脆洒酒祭月,表达自己对人生的看法。这其实是词人受到重大挫折之后,一种消极思想的表现。这首词艺术地再现了赤壁之战的历史。作者从眼前的“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壮阔景象写起,追述了赤壁之战的历史故事,表达了词人对古代英雄的缅怀和自己壮志难酬的忧愤。词人写赤壁之战,不是为了重述历史,而是要借古讽今,抒发自己对国家兴亡的感慨。周瑜年轻有为,建功立业名垂青史,而自己年近半百,功业无成却又遭贬。如此之境遇,怎能不感慨万千。壮怀激烈,却只能借古伤怀,这是何等的苦闷与无奈。这首词通篇写景、咏史、抒情、议论紧密结合,从描绘大江东去的磅礴气势入手,把写景和抒情融为一体,对赤壁大战的英雄人物进行了热烈的赞颂,通过对历史人物的缅怀,表达了词人对自己坎坷人生的无限感慨。“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起笔颇有气势,从长江着笔,巨大的空间;千古风流人物,广阔的历史背景,无数的英雄豪杰;将此二者联系起来,组成一个极为辽阔悠久的时空背景;浪淘尽,历史长河的冲刷。是悲哀,也是一种通脱,通古今而观之的气度。“故垒西边,人道是周郎赤壁”:如果说前边是一个气势非凡的大场景,那么,此时则出现了一个具体而细小的地方,周郎赤壁。此赤壁非彼赤壁也,周郎所建之赤壁,现在已荡然无存,真正的赤壁在哪里呢?有人说在湖北的蒲圻,但今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续)今湖北蒲圻已改为赤壁市,想必也是因此词而得名。但此词中的赤壁,却不是作者游览之赤壁,而是作者心目中的赤壁,读者心目中的赤壁,历史上真正的赤壁。词中的赤壁,既是一个地理概念,也是一个历史文化的概念,更是一个凝聚着作者情感与才思的艺术概念。“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集中写出赤壁雄奇壮阔的景色:陡峭的山崖散乱地高插云霄,汹涌的骇浪猛烈地搏击着江岸,滔滔的江流卷起千万堆澎湃的雪浪。从不同角度而又诉诸于不同感觉的浓墨健笔的生动描写,一扫平庸萎靡的气氛,把读者顿时带进一个奔涌激荡、雄奇壮美的境界,使人心胸为之开阔,精神为之振奋!“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既是对上片的总结,又是过渡句,由状景过渡到怀人。“江山如画”,这明白精纯、脱胎换骨、以形写神、天造地设又自然贴切的成语,出自苏轼的笔下,可以产生多少美妙的联想!而“一时多少豪杰”又使无数风流人物一一在读者眼前闪现。这两句承上启下,将全篇从“景”过渡到“人”。“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作者的笔触从“景”转入“人”,直接写周瑜及其儒将风度。遥想,使词人的思绪飘然跨越几百年的历史,飞到三国赤壁大战之时。周瑜在“小乔初嫁了”的青春年少之年,就统领着千军万马,有着非凡的胆识和豪迈的气概。“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周瑜手执羽扇,头戴纶巾,从容潇洒地在说笑闲谈之间,八十万曹军如灰飞烟灭一样。这几句用粗笔勾画了周瑜的风度,并通过这一形象,再现了赤壁之战的胜利场景。词写到这里,陡然转折,用“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换头,感情也由高昂跌入沉郁,笔调也由明快变为舒缓。“故国神游”,是说神游当年的战场;“多情应笑我”,是自己多情善感,应笑我如此早生华发。这里的“华发”与上文“早生”相呼应,表现了作者过早衰老的感慨。“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更是感慨万端,言尽而意不尽。这首词感慨古今,雄浑苍凉,大气磅礴,昂扬郁勃,把人们带入江山如画、奇伟雄壮的景色和深邃无比的历史沉思中,唤起读者对人生的无限感慨和思索,融写景、怀古、抒情为一体,具有巨大的艺术感染力。这首词是苏轼词风转变的代表作,历来被认为是豪放词的代表作。从艺术成就上看,它构思宏伟,境界开阔,感情奔放,笔力遒劲。它打破了“词为艳科”的传统藩篱,“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宛转之度”,使人耳目一新,心胸开阔,豪气倍增,成为历史弥珍的名篇。这首词上片写赤壁雄姿,下片怀古抒情,由景入情,将写景、咏史、抒情融为一体,借咏史抒发作者积极入世但年已半百仍功业无成的感慨。全词意境开阔,感情奔放,语言也非常生动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