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梗阻病人护理PPT
肠梗阻是一种常见的急腹症,它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肠道内的物质堵塞、肠道外压迫以及肠道功能紊乱等。肠梗阻不仅影响肠道本身的解剖和功能,还可能导致全身性的...
肠梗阻是一种常见的急腹症,它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肠道内的物质堵塞、肠道外压迫以及肠道功能紊乱等。肠梗阻不仅影响肠道本身的解剖和功能,还可能导致全身性的生理紊乱,如腹痛、腹胀、呕吐和停止自肛门排气排便等。因此,对于肠梗阻患者的护理至关重要。护理评估在护理肠梗阻患者时,首先需要对患者的整体状况进行评估。这包括了解患者的既往史和家族史,特别是与饮食、排便习惯、长期便秘史、感染史、恶性肿瘤史、腹部手术史以及肠道肿瘤家族史等相关信息。此外,还需要仔细询问患者当前的症状,如腹痛、腹胀、呕吐和停止排便等,并观察其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查体时,特别要关注腹部听诊肠鸣音的情况,以及腹部是否有压痛和反跳痛。实验室检查也是评估肠梗阻的重要手段,包括三大常规(血、尿、便)、C反应蛋白、血电解质等。同时,X线立卧位腹平片检查和腹部超声检查也是常用的辅助检查方法。主要护理问题肠梗阻患者常见的护理问题包括疼痛、腹胀、营养失调和电解质紊乱等。护理措施由于肠梗阻带来的疼痛和不适,患者往往会出现紧张、焦虑等情绪。因此,心理护理非常重要。护士应该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耐心解释肠梗阻的原因、治疗方法和预后,以消除其恐惧心理,使其积极配合护理与治疗。对于出现恶心、呕吐的肠梗阻患者,应该遵医嘱指导其禁食,并留置胃肠减压管,以减轻肠腔上段的压力。同时,需要定期冲洗引流管,保持通畅,防止堵塞。禁食期间,应通过静脉输液给予患者营养补充,以维持电解质平衡。待肠梗阻症状缓解,肛门排气后,可开始进少量流质食物。对于生命体征稳定的患者,应采取半卧位,这有助于膈肌下降,减轻腹胀对呼吸、循环系统的影响。重症患者应平卧,头转向一侧,以防呕吐物吸入气管,导致窒息和吸入性肺炎。对于术后患者,应鼓励其早下床活动,以促进胃肠道功能的恢复。密切观察患者的腹痛、腹胀、呕吐及腹部体征情况,定时测量并记录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若患者症状与体征不见好转或反有加重,应考虑有肠绞窄的可能。一旦确诊为绞窄性肠梗阻,应及早手术治疗。肠梗阻患者在饮食上要格外注意。在刚开始治疗的几天内,应该禁食。待排气、排便、腹痛、腹胀等症状消失后,可以选择流质性食物。要避免摄入太硬或不易消化的食物,以及易产生气体的甜食和牛奶。呕吐时,患者应坐起,头侧向一边。呕吐完后,要及时清除口腔内的呕吐物,以防误吸入气管导致吸入性肺炎或窒息。同时,要注意观察记录呕吐物的颜色、性状和量,并及时漱口,保持口腔清洁。总结肠梗阻患者的护理涉及多个方面,包括心理、胃肠减压、体位、病情观察、饮食和呕吐护理等。护士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确保患者得到全面、细致的护理。同时,要与患者保持良好的沟通,了解其需求和感受,提供心理支持,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