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南昌棉花街实践报告PPT
引言南昌,这座历史悠久的城市,拥有着丰富的文化遗产和独特的地方特色。作为南昌老城区的一部分,棉花街承载着这座城市的历史记忆和文化底蕴。本次实践活动的目的是...
引言南昌,这座历史悠久的城市,拥有着丰富的文化遗产和独特的地方特色。作为南昌老城区的一部分,棉花街承载着这座城市的历史记忆和文化底蕴。本次实践活动的目的是寻访棉花街,了解其历史渊源、文化内涵以及现状,以期能够更好地保护和传承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棉花街的历史渊源南昌棉花街,原名棉花市,位于南昌市老城区,是一条具有悠久历史的街道。据《南昌地名志》记载,棉花街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嘉靖年间。当时,南昌手工业发达,管辖的九个县的农民种了棉花后,都会拿到这里交易,形成了古代南昌很有特色的棉花交易市场,“棉花市”之名由此而得。随着时间的推移,棉花街逐渐发展成为一个以棉花产业为主,同时存在棉织品生产、加工的特色商业街。街上设有大量手工作坊,大批弹棉花、印染棉布的手工艺人开始向这里聚集。棉纱、客栈、钱庄等商号云集于此,街市热闹非凡。到了清代中期,经营棉花的店铺鳞次栉比,棉花街成为南昌一条颇具影响的商业街。民国时期,棉花街继续保持着其繁荣。当时,这里诞生了一家规模很大的南昌染织企业老字号——福聚祥,后来改为南昌染织一厂。这一时期,棉花市、带子巷一带成为了买卖棉纱、棉布和棉制品的市场,进一步巩固了棉花街在南昌商业中的地位。棉花街的文化内涵除了商业价值外,棉花街还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在棉花街东口,以前坐落着南昌惟一一座关岳庙,虽然如今随着城市建设的巨变,这里已经成为了棉花市小学,但关帝庙公井依然保存着,成为了棉花街历史文化的见证。此外,棉花街还见证了南昌纺织业的发展历程。古时传统的男耕女织,让南昌周边农村的纺织业发展迅速。1915年,南昌城里的和成纺织公司停业,其中很多来自邓埠的纺织工纷纷返乡自办织布作坊,于是邓埠迅速成为南昌县的棉纺织中心。之后,江西省工商管理处筹办手工纺织社,将邓埠作为全省的示范区。邓埠的棉布经过土法染色,花色品种繁多,其中以幅宽1尺3的童子青最为畅销。南昌城里的商家纷纷收购邓埠的棉布,贴上自己的商标,广销外地。设立在棉花街的商家和邓埠的作坊联手经营,生产基地逐渐发展壮大,并且扩展到新建高安等地,产销两旺,声名远播。棉花街的现状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棉花街也经历了沧桑。新中国成立以后,随着机械化生产的飞速发展,乡村民营纺织作坊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棉花街也失去了往日的繁华。1986年,棉花市被更名为棉花巷。再后来,又被更名为棉花街。如今,这里已经成为南昌销售春联、挂历等较为集中的场所,昔日繁华的棉花交易市场已经不复存在。尽管如此,我们仍然可以在棉花街上看到历史的痕迹。那已有700年历史的“关帝庙公井”依然静静地躺在街角,仿佛在诉说着棉花街曾经的辉煌。而街上的老宅、老店也见证着这座城市的历史变迁和文化传承。结论南昌棉花街作为一条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内涵的街道,见证了南昌纺织业的兴衰和城市发展的历程。虽然如今棉花街已经失去了往日的繁华,但我们仍然可以通过寻访这条街道,感受南昌文化的独特魅力和历史底蕴。希望未来能够加强对棉花街的保护和传承工作,让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得以延续和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