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地区介绍PPT
南京,简称“宁”,古称金陵、建康,是江苏省辖地级市、省会、副省级市、特大城市、南京都市圈核心城市,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东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全国重要的科...
南京,简称“宁”,古称金陵、建康,是江苏省辖地级市、省会、副省级市、特大城市、南京都市圈核心城市,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东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全国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截至2023年8月,南京市辖11个区,总面积6587.04平方千米,建成区面积868.28平方千米。2023年末,南京市常住人口954.70万人。地理位置南京位于北纬31°14'-32°36',东经118°22'-119°14',地处我国东南部的长江下游,东接富饶的长江三角洲,南靠宁镇丘陵,西倚皖赣山区,北连江淮平原,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南京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东部战区司令部驻地,也是国务院规划定位的长三角辐射带动中西部地区发展的重要门户城市,以及东部沿海经济带与长江经济带战略交汇的重要节点城市。历史背景南京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长期是中国南方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南京在35-60万年前已有南京猿人在汤山生活,有7000多年文明史,3100多年建城史和近500年的建都史。长干古城的发掘将南京建城史向前推至3100多年前的商代晚期。南京是国家重要的科教中心,自古以来就是一座崇文重教的城市,有“天下文枢”、“东南第一学”之称。截至2022年,南京有各类高等院校68所,其中双一流高校13所,111计划高校10所,211高校8所,两院院士97人。经济发展2023年,南京市地区生产总值17421.40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4.6%。一季度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359.56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3.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4.89亿元,增长2.0%;第二产业增加值1438.17亿元,增长4.4%;第三产业增加值2876.50亿元,增长3.4%。南京的工业生产平稳向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2%,增速较1—2月提升1.0个百分点,较去年全年提升1.6个百分点。此外,南京的农业生产也推进有序,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可比增长4.3%,较去年全年提高2.1个百分点。传统文化与美食南京的传统工艺享誉全国,如金箔工艺、剪纸艺术、金陵刻经、折扇、绒花等。其中,南京云锦织造技艺、金陵刻经(中国雕版印刷技艺)、南京剪纸(中国剪纸)3个项目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南京还有独特的美食文化,如清明时节的“旱八鲜”和中秋佳节的“水八鲜”。南京人喜好食鸭,南京板鸭、盐水鸭为南京赢得“鸭都”雅号和“金陵鸭馔甲天下”的美誉。此外,夫子庙的金陵风味小吃也声名远扬,成为秦淮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旅游景点南京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包括中山陵、南京夫子庙、明孝陵、秦淮河、明城墙、玄武湖、紫金山、鸡鸣寺、栖霞山、莫愁湖、朝天宫等众多著名景点。这些景点不仅展示了南京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也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旅游。总结南京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同时也是一个经济发达、科教实力雄厚的现代化大都市。无论是自然景观还是人文景观,南京都有着独特的魅力和吸引力。作为中国东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和全国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南京在未来的发展中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科技创新南京作为全国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一直以来都在科技创新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国家对科技创新的重视和支持,南京的科技创新实力也在不断提升。未来,南京将继续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和优质资源,打造科技创新高地,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绿色发展作为一座生态宜居的城市,南京一直以来都非常注重绿色发展。未来,南京将继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强环境保护和治理,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打造美丽宜居的城市环境。同时,南京还将积极推广新能源和节能环保技术,促进产业绿色转型,为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区域合作南京作为长三角地区的重要城市之一,将积极参与区域合作,加强与周边城市的联动发展。通过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产业协同发展、深化科技创新合作等方式,南京将进一步提升在长三角地区的地位和影响力,促进区域经济的繁荣和发展。文化旅游南京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自然景观资源,是文化旅游的重要目的地之一。未来,南京将继续加强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挖掘和传承历史文化,打造更多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旅游产品,吸引更多游客前来观光旅游。同时,南京还将加强与国际旅游城市的交流与合作,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和水平,打造国际旅游胜地。总结南京作为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未来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在科技创新、绿色发展、区域合作和文化旅游等方面,南京都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相信在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南京的未来发展一定会更加美好和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