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梗阻病人护理PPT
肠梗阻是一种常见的急腹症,其发生原因可能是由于任何因素导致肠内容物通过肠腔受阻。肠梗阻不仅会引起肠管本身解剖与功能上的改变,还可能导致全身性生理上的紊乱。...
肠梗阻是一种常见的急腹症,其发生原因可能是由于任何因素导致肠内容物通过肠腔受阻。肠梗阻不仅会引起肠管本身解剖与功能上的改变,还可能导致全身性生理上的紊乱。对于肠梗阻病人,正确的护理是至关重要的,它有助于减轻病人的痛苦,促进疾病的康复。护理评估在进行护理之前,首先需要对病人进行全面的评估。这包括了解病人的既往史和家族史,如饮食、排便习惯,是否有长期便秘史、感染史、恶性肿瘤史,以及是否有腹部手术史或肠道肿瘤家族史。同时,还需要详细了解病人当前的症状,如腹痛、腹胀、呕吐、停止自肛门排气排便等,以及这些症状的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查体时,应关注病人腹部听诊肠鸣音是否亢进或减弱,以及腹部是否有压痛和反跳痛。此外,还需要进行相关的辅助检查,如实验室检查(如三大常规、C反应蛋白、血电解质等)、X线立卧位腹平片检查、腹部超声检查等,以全面了解病人的病情。主要护理问题肠梗阻病人的主要护理问题包括疼痛、腹胀、营养失调和可能发生的电解质紊乱。护理措施心理护理肠梗阻病人往往存在不同程度的紧张、焦虑等情绪。因此,护理人员需要针对病人的心理特点,连续、动态地给予心理指导,及时与病人沟通,耐心解释肠梗阻的原因、治疗方法和预后,以消除其恐惧心理,使其积极配合护理与治疗。胃肠减压护理当病人出现恶心、呕吐时,应根据医嘱指导其禁食,并留置胃肠减压管,以减轻肠腔上段的压力。护理人员应定期冲洗引流管,保持其通畅,防止堵塞,并定时检查引流瓶内的负压。同时,还应注意观察引流液的量和颜色。在禁食期间,应给予病人补液,以保证营养补充和维持电解质平衡。待肠梗阻缓解、肛门排气后,可开始让病人进食少量流质食物。体位护理对于生命体征稳定的病人,应取半卧位,这有利于膈肌下降,减轻腹胀对呼吸、循环系统的影响。重症病人应平卧,头转向一侧,以防呕吐物吸入气管导致窒息和吸入性肺炎。对于术后病人,应鼓励其尽早下床活动,以促进胃肠道功能的恢复。病情观察护理人员应严密观察病人的腹痛、腹胀、呕吐及腹部体征情况,定时测量并记录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若病人症状与体征不见好转或反而加重,应考虑有肠绞窄的可能。一旦确诊为绞窄性肠梗阻,应及早进行手术治疗。饮食护理肠梗阻病人在饮食上应格外注意。在疾病初期,病人可能需要禁食。待排气、排便、腹痛、腹胀等症状消失后,可选择流质性食物。同时,病人应避免食用粗糙性食物和不易消化的食物,如糯米、香菇、竹笋、黄豆芽等。此外,病人还应防治便秘症状的发生,多活动、多饮水,必要时可通过药物调节肠道功能,增加肠道蠕动以缓解肠梗阻症状。总的来说,肠梗阻病人的护理需要综合考虑多个方面,包括心理、生理、饮食等多个方面。通过科学、全面的护理,可以有效减轻病人的痛苦,促进疾病的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