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礼仪故事PPT
中华礼仪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以礼仪之邦著称。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无数的故事传承着优秀的礼仪传统,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以下...
中华礼仪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以礼仪之邦著称。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无数的故事传承着优秀的礼仪传统,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以下是一些中华优秀礼仪故事: 孔融让梨孔融是东汉末年的文学家,从小就懂得尊老爱幼。在他四岁时,有一天家里来了客人,父亲让他选一个最大的梨招待客人。孔融却选了一个最小的梨,说自己想吃这个。父亲问他为什么,他说:“大的梨应该给年纪大的人吃,我是家里年纪最小的,理应吃小的。”客人听了十分惊讶,夸他是个懂事的好孩子。 程门立雪宋代学者杨时和游酢年轻时曾拜著名学者程颐为师。一天,他们来到程颐家求教,正值程颐闭目养神。为不惊扰老师,两人静静地站在门口等待。此时,天空飘起了大雪,但二人仍恭敬地侍立一旁,直到老师醒来。这个故事传递了尊师重道的礼仪传统。 芦衣顺母春秋时期,颖考叔是孝子,常常孝敬父母。他的母亲对他很好,但是他的继母很坏。继母经常虐待他,但是孝子却始终对父母很恭敬。有一次,颖考叔在花园里挖到一块石头,上面有五彩的纹理,他觉得这是块奇石,就献给了继母。继母拿起石头后,手一滑,石头砸在了她的脚上,当即昏死过去。颖考叔见了之后,马上拿起刀子,把自己的衣服割开,把母亲包扎好。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对父母的孝敬和关爱是多么重要。 千里送鹅毛唐朝时,云南一少数民族首领派特使缅伯高向唐朝进贡天鹅。缅伯高在路上不小心让天鹅飞走了,他想了很久之后决定将天鹅羽毛插在帽子上冒充天鹅送给唐朝皇帝。当皇帝发现之后,不但没有责怪缅伯高,反而称赞了他的忠诚和诚实。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诚实是一种美德,即使在犯错误的情况下也要勇敢地承认错误并采取补救措施。 曾子避席曾子是孔子的弟子之一,他非常尊敬老师孔子。有一次孔子在讲课的时候突然问曾子:“如果有人能够做到你所讲的那样对待父母、君王、乡亲和朋友等所有关系都处理得当的话,这个人应该怎么称呼呢?”曾子听了立刻站起来离开自己的座位来到孔子面前回答道:“这个人应该被称作君子。”孔子听了非常满意并对曾子的回答表示赞同。这个故事展示了曾子对老师的尊重和对知识的追求。同时也在告诉我们对待他人应该尊重有礼、谦逊有度。以上这些故事都是中华优秀礼仪的典范,它们传递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礼仪精神。这些故事告诉我们:尊重长辈、关爱他人、诚实守信、谦逊有礼等等都是我们应该具备的优秀品质。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不断地学习、实践这些优秀品质并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