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PPT
原文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抽...
原文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译文一个个弃我远去的昨日不可挽留,一个个迎我而来的今日又令我心绪烦忧。万里长风送走南归的秋雁,面对此景,正可以在高楼上把酒畅饮。你的诗文矫健有力、像蓬莱宫中储藏的佳作,而我的诗文却像建安时代般清新、自然。我们都怀有超逸的兴致和雄健的逸气,不断追求不平凡的理想和事业,想要像青天一样把明月摘取下来。然而,抽刀断水水却流得更急,举杯消愁愁却更加深重。人生在世竟不能称心如意,不如披头散发在江湖中过过一天又一天。注释宣州今安徽宣城。谢朓楼:又名北楼、谢公楼,在今安徽宣城陵阳山上,为谢朓任宣城太守时所建。饯别:以酒食送行。校书:即秘书省校书郎,掌管朝廷的机要文书。叔云:李白的叔叔李云蓬莱这里指东汉时藏书之东观。建安骨:建安风骨,指建安时期以曹操父子和“建安七子”诗文创作风格为代表的文学风格。小谢:谢朓(464—499),字玄晖,南朝齐诗人,后人将他和谢灵运并举称为大谢、小谢。这里用以自喻逸兴飘逸的兴致;超逸豪放的情趣。壮思:雄心壮志。览:通“揽”,摘取抽刀断水用刀割水,比喻不可能的事。举杯消愁:以酒消愁。更:再。扁舟:小船赏析此诗发端既不写楼,更不叙别,而是陡起壁立,直抒郁结:“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起句破空而来,直抒胸臆,抒发诗人面对宣州谢朓楼美景却要与知己离别的郁闷之情。统观全诗,这样的开篇倒叙,犹如先声夺人,给人以心灵的震撼,同时引起读者情感的共鸣。起首二句后,转而抒情,展开出了一对矛盾:不可留的“昨日”和烦忧的“今日”。虽有“长风万里送秋雁”这样澄澈空明的美景来抒发怀抱,给诗歌带来了一种豪迈、开朗的气氛,但景物给人的感觉更多的是旷远、凄冷。加上因“弃我”、“乱我”而引发的“烦忧”,更使诗人的烦忧加重加浓,心绪紊乱。到了“蓬莱文章建安骨”一句,笔锋一转,变换为飘逸、洒脱的文风,赞美李云的文章“风格清新、自然”。同时,作者又以谢朓自比,表达了诗人与李云同样有着逸兴般的壮思飞动,想登上青天去摘取明月(比喻非凡的业绩)。这样振起全篇的句子,既为全诗定下了洒脱、豪迈的基调,又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希望和美好的憧憬。然而,现实是严酷的,理想与现实之间总有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一句,是全诗的警策之句,也是最精彩的一句。语言经过前面的反衬之后,到这里来了一个否定式的加强。其用意是说,内心的烦忧不是举杯消愁就可以解决得了的。烦恼的原因在于不称心如意。这一句把抽象的心情具体化了,把满腔的愁绪物态化了。抽刀断水本来是晋人干宝《搜神记》中的故事,此处信手拈来,不仅呈现了那种忍苦无奈的精神状态,而且更加深刻的表现了内心的悲苦和烦忧。最后两句,“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是诗人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失望,也是《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一诗的思想归宿和感情基调。在精神苦闷中寻求出路而不得的时候,“散发弄扁舟”,就像李白自己说的那样:“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尽管这是自我劝慰之词,但也不难看出诗人对自己坎坷仕途的失望和否定。《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一诗是诗人于宣州谢朓楼上饯别校书郎李云时所作。作为一首离别诗,这首诗并不直接抒写离别之痛、别离之苦,而是通过特意的比兴手法塑造志不得伸、压抑苦闷的形象,借以传达内心深处的幽愤之情。这首诗在艺术上具有独特的风格和极高的造诣。首先在感情上呈现出一种抑扬顿挫的跌宕起伏之势。其次在节奏上具有快慢相间的鲜明节奏感。同时又具有一种清新、豪迈的笔调。最后在结构上具有严整对仗的特点。堪称是盛唐诗坛上最优秀的名篇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