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诗PPT
词牌释义水调歌头,词牌名,又名“元会曲”“凯歌”“台城游”“水调歌”“花犯念奴”“花犯”。以毛滂《元会曲·九金增宋重》为定格,九十五字,双调,平韵。创作背...
词牌释义水调歌头,词牌名,又名“元会曲”“凯歌”“台城游”“水调歌”“花犯念奴”“花犯”。以毛滂《元会曲·九金增宋重》为定格,九十五字,双调,平韵。创作背景这首词是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中秋作者在密州时所作。词前小序云:“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丙辰,是北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当时苏轼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做太守,中秋之夜他一边赏月一边饮酒,直到天亮,于是作了这首《水调歌头》。原文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译文明月从什么时候开始出现的?我端起酒杯遥问苍天。不知道天上的宫殿,今晚是哪一年。我想凭借着风力回到天上去看一看,又担心美玉砌成的楼宇太高了,我经受不住寒冷。起身舞蹈玩赏着月光下自己清朗的影子,月宫哪里比得上在人间。月儿移动,转过了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人。明月不应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可又为什么总是在人们离别之时才圆呢?人生本就有悲欢离合,月儿常有圆缺,(但是)这件事自古以来就非常难圆全。只希望这世上所有人的亲人都能平安健康长寿,即使相隔千里也能在中秋之夜共同欣赏那圆圆的明月。词中故事在大自然的景物中,月亮是很有浪漫色彩的,很容易启发人们的艺术联想。一钩新月,可联想到初生的萌芽事物;一轮满月,可联想到美好的团圆生活;月亮的皎洁,让人联想到光明磊落的人格。在月亮这一意象上集中了人类无限美好的憧憬与理想。苏轼是一位性格豪放、气质浪漫并富有想象力的诗人,他通过丰富的想象把抽象的天文的月变为具体的人生的象征,上月如君子之高飞求缺的悲情美、下月如君子之经历厄运的凄凉美、缺月如君子之患难中的残缺美、满月如君子之完美中的孤独美、月黑如君子之非议中的沉默美、月明如君子之正道中的庄严美、圆月如君子之团圆中的凄凉美、缺月如君子之人生无常中的多情美、明月如君子之超然物外之高洁美。同时通过对月的描述把自然规律人生哲理表达得淋漓尽致而创造出崭新的美的艺术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