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定州市PPT
历史定州市位于河北省中部偏西,是河北省辖县级市,由保定市代管。定州市是中山古都,拥有2600多年的建城史,文化底蕴丰厚,是我国唯一一座保存完整的唐朝县级古...
历史定州市位于河北省中部偏西,是河北省辖县级市,由保定市代管。定州市是中山古都,拥有2600多年的建城史,文化底蕴丰厚,是我国唯一一座保存完整的唐朝县级古城。定州市原为中山国国都。中山国为春秋时期白狄鲜虞部所建,定都中人城(今唐县西北一带)。周景王九年(前536),中山国国君姬窟在顾会合晋国大夫中行喜、齐国大夫高无丕、鲁国大夫叔孙豹、卫国大夫石恶、宋国大夫向戌等六卿观兵于曲逆(今顺平县东南),此后几百年内,中山国君频繁会晤晋国等诸侯卿大夫,积极融入到华夏各族政治、军事大联盟中。周敬王二十三年(前497),晋国内乱甫定,中山国君姬窟立即约同晋卿赵鞅会晤于鲜虞(今正定县新城铺附近),共商扶助晋国新君事宜。其后,中山国君又单独与卫国定君会晤于顾邑(今定州市)。周元王三年(前473),越灭吴后,越国因图中原霸业,借机摆脱晋国的控制。中山国的地缘政治发生剧变。是时,中山国疆域已“北至无穷,西至河曲,占大汉一郡之地”(汉至武帝因赵地彭宠反叛后避置三县),国势陡然强盛。然其建国基础不固,外患频仍,内部体制弊端积重难返,终致积疾难医,步入覆亡的境地。西汉初,置南平国。西汉元帝因扶风平陵人丁令威家居学道成仙,栖于灵仙岛,将此村改为仙居村,并去真定名。东汉改置为安平县。北魏太平真君七年(446),改安平为长乐县。北齐天保六年(555),改长乐为卢奴县。隋大业三年(607),改卢奴县为定州。唐武德四年(621),复置安平县。贞观初废安平。神龙二年(706),于唐山县置定州。天宝元年(742),改定州为博陵郡。乾元元年(758),复改为定州。天祐二年(905),割常山、江夏二县置滻州。后晋天福十二年(947),改滻州为义丰县,仍属定州。宋庆历八年(1048)改称定州路,并置安熹军节度。金天会三年(1125)仍改为定州。元代先后改为中山府、定州。明洪武二年(1369)降为定州直隶州。清仍为定州。民国二年(1913)废州置定县。1986年8月3日,经国务院批准,析定县、新乐县,设立县级定州市。以原定县的行政区域为定州市的行政区域。地理环境位置境域定州市位于东经114°48'-115°15'、北纬38°14'-38°40'之间,太行山东麓,华北平原西缘,河北省中部偏西。总面积1283平方公里。气候条件定州市地处北中纬度地带,属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且季风特征明显。冬季受蒙古冷高压和极地变性大陆气团影响,天气寒冷晴朗少雪;春季常受大陆变性气团影响,多风少雨干旱;夏季受副热带高压影响,天气炎热多雨;秋季为夏季风向冬季风的过渡时期,气候温和且多晴朗天气,但时有阴雨绵绵。全年的主导风向是东北风和西南风;夏季主要是西南风和东南风;冬季主要是西北风和北风;全年平均风速为2.2米/秒。多年平均气温12.7℃,极端最高气温42℃,极端最低气温-23.9℃;无霜期平均210天;年平均降水量为521.7毫米;日最大降水量为265.3毫米,降水量多集中在6-8月份,占全年降水量的63%;年最大冻土深度为28厘米,最大积雪厚度为25厘米。自然资源定州市境内有沙河、孟良河、唐河、小清河、白马河5条河流,年可利用水资源总量2.57亿立方米,地表水可利用量0.41亿立方米,地下水可开采量2.16亿立方米。全市拥有11条行洪河道,4条排沥河道,总长343千米。截至2020年,定州市辖4个街道、14个镇、1个乡,其中包括南城区街道、北城区街道、西城区街道、长安路街道、留早镇、清风店镇、庞村镇、砖路镇、明月店镇、叮咛店镇、东亭镇、大辛庄镇、东旺镇、高蓬镇、邢邑镇、李亲顾镇、子位镇、韩家洼乡。经济定州市是河北省的经济强市之一,是河北省重要的工业基地之一,拥有众多大型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定州市的产业主要包括食品加工、机械制造、纺织服装、化工医药等,其中食品加工业和机械制造业是定州市的支柱产业。此外,定州市还是河北省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和畜牧业基地,农业产值占全市总产值的比重较大。文化定州市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这里是中国古代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有着丰富的文化遗产和历史遗迹。定州市拥有许多著名的历史人物和文化遗产,如中山国文化遗址、汉墓群、古建筑等。此外,定州市还是中国民间艺术的发源地之一,如剪纸、刺绣等民间艺术形式在定州市广为流传。旅游定州市拥有许多著名的旅游景点和文化遗产,如中山国文化遗址、汉墓群、古建筑等。其中,中山国文化遗址是定州市最具代表性的文化遗产之一,对于研究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化具有重要意义。此外,定州市还有许多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如天宁寺、文峰塔等,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旅游。总结定州市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经济繁荣的城市。这里有着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是河北省乃至全国的重要城市之一。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传承,定州市的未来必将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