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登万山寄张五PPT
作品原文秋登万山寄张五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相望试登高,心随长风发。秋日驱征骑,薄暮始还家。归鸟向晚号,齐云向晚发。远望首阳采,近看琼林阙。万山北飞雁,...
作品原文秋登万山寄张五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相望试登高,心随长风发。秋日驱征骑,薄暮始还家。归鸟向晚号,齐云向晚发。远望首阳采,近看琼林阙。万山北飞雁,比翼难为列。百年怀一士,寂寞心自悦。振策凌晨霞,鼓琴对晚月。天火烧虞渊,白日照梁悦。潜跃瞻冥途,开襟豁曾阙。浩浩悲人世,沉沉酌杯哲。北山多幽趣,鼓琴弄寒月。万顷铺汀洲,五月被芳洲。思与汗漫游,驱云过洞庭。烟波一千里,渺渺向青冥。散发乘夏凉,荫荫蝉纷飞。言垂徐暮雨,还取醉中辞。宿来跨清景,日夜驰如飞。一去遗白首,穷年无由归。创作背景此诗作于公元729年(唐玄宗开元十七年),当时张五已去世。诗人仕途失意,苦闷不堪,在登山临水之际不禁触景生情,吊古伤今,感叹自己官运不佳、知音难觅的惆怅和苦闷之情。文学赏析此诗首先写登山所见的万山飞雁、浩荡秋色和渐晚的天色,勾勒出一幅雄浑高远、开阔壮丽的秋景图。继而描绘出山中排遣郁闷的心境和观山赏景之趣。然后写纵目四观之景——日渐西沉的薄暮、归鸟悲鸣、阴云涌起、月上东山的景象。通过这些描绘,寄寓着诗人对张五的思念和追忆之情,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渴望和向往之意。“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诗人为我们所描述的第一幅画面是“北山白云图”。北山在一片白云缭绕中透出别样的幽趣。“隐者自怡悦”,诗人心情之愉快可见一斑。这两句实际上为下文张五的出场作铺垫。“相望试登高”,从见到什么写起?见到的是“心逐长风发”。诗人心中似乎涌起激情,想要像那长风一样自由驰骋、奔向远方。但是诗人并不满足于此,“归骑”一句把诗人拉回到现实之中。“薄暮”说明天色已晚,“鸟归”“云起”则烘托出日已西沉的景象,这些意象又隐约透露出诗人已接近归途而归期未卜的徘徊怅惘之情。“归鸟向晚号,齐云向晚发。”诗人触景生情,看到归鸟悲鸣着向天际飞去,不禁想到自己此时还不能像鸟那样自由飞翔;看到齐山的云向着晚天飞升,又触动了诗人欲归不得的感慨。“远望首阳采,近看琼林阙。”诗人既不得归去,则只有继续登高远望。“采”即采薇之意,“首阳采”即指伯夷、叔齐在首阳山采薇为生之事。“琼林”指用美玉建成的宫殿,“琼林阙”即想象中天帝的居所。“万山北飞雁,比翼难为列。”这是写雁群飞往南方的景象,“比翼”句极言其难为飞雁之列,暗喻自己与张五的处境之不同而产生的伤感情绪。“百年怀一士,寂寞心自悦。”这两句表示百年之中能有一个知己足矣,“一士”即指张五。这里表现出诗人对张五的深情厚谊和知音难觅的伤感情绪。“振策凌晨霞,鼓琴对晚月。”这两句写隐逸生活的乐趣,策马奔驰在晨曦初照的路上和弹琴吟咏在月夜之中是隐逸生活的主要内容。“天火烧虞渊,白日照梁悦。”这二句写诗人的理想和抱负。“天火”、“白日”均暗指政治上的理想和抱负,“烧”、“照”则形容其实现的雄伟气势和威猛场面。“潜跃瞻冥途,开襟豁曾阙。”这里则表示要摆脱现实的束缚去寻求心灵的自由解放。“浩浩悲人世,沉沉酌杯哲。”这是借酒消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