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师保卫战PPT
京师保卫战,又称明京师保卫战、北京保卫战、明保卫京师之战,是指1449年瓦剌首领也先攻破宣府,进逼大同,明英宗在宦官王振的鼓动下,仓促亲征,至土木堡被俘,...
京师保卫战,又称明京师保卫战、北京保卫战、明保卫京师之战,是指1449年瓦剌首领也先攻破宣府,进逼大同,明英宗在宦官王振的鼓动下,仓促亲征,至土木堡被俘,明军精锐损失殆尽,瓦剌军逼近北京。明廷任命于谦为兵部尚书,整饬兵备,部署防御,亲自督战,列阵于九门外,瓦剌军屡攻不下,死伤惨重,被迫撤退。京师保卫战是明朝以于谦为首的军民抵抗蒙古瓦剌军侵犯北京的战争,取得了明朝正统年间对蒙古战争的一次重大胜利,明军指挥得当,将士英勇顽强,使危局得以挽救,北京城及明王朝转危为安。战争背景明朝正统十四年(1449年)七月,蒙古族瓦剌部首领也先以明廷减少马价及不给赏赐为名,分兵四路大举进攻明朝边境。东路攻辽东,西路攻甘州(今甘肃张掖),中路攻宣府(今河北宣化),北路攻大同。也先亲率中路军,进逼大同。大同参将郭登英勇善战,也先攻城不下,转而进攻宣府。宣府守将杨洪,在也先大军进攻大同的同时,已率所部预先转移至居庸关外,并沿途设伏。也先至宣府,得知大同、宣府均有备,遂转攻居庸关。明廷得悉边境告警,急命驸马都尉井源、平乡伯陈怀、都督佥事王茂、都指挥同知朱冕、云骑尉朱勇等,各率所部兵马迎战。八月,明军与瓦剌军战于阳和(今山西阳高)以北,兵败,大同参将郭登阵亡,都指挥使井源、都指挥同知朱冕、云骑尉朱勇等被俘。明英宗朱祁镇闻讯大惊,急召集群臣商议对策。兵部尚书邝埜主张坚守大同,严阵以待;侍郎于谦主张迁都南京,以避敌锋;宦官王振则力主亲征。明英宗采纳王振主张,决定亲征。命驸马都尉井源、平乡伯陈怀、都督佥事王茂、都指挥同知朱冕、云骑尉朱勇及英国公张辅(时已退休)、成国公朱勇(英国公张辅之子)、尚书王直等从征,随军出征的还有大批文臣学士。此次出征,明廷动员了号称50万的大军,实际出征人数约20万人,以明英宗朱祁镇为统帅,王振为随军太监,驸马都尉井源为总兵官,兵部尚书邝埜、户部尚书王佐、内阁大学士曹鼐、张益等随军参赞军务,英国公张辅、成国公朱勇等皆为副总兵官。出征前,明廷又命大同总兵郭登、宣府总兵杨洪、辽东总兵王翱、甘肃总兵任礼等,各率所部兵马会集大同,协同出击。八月十六日,明军出发。也先侦知明军亲征,即撤兵大同,移兵宣府。十八日,明军进至宣府。十九日,明军进至阳和。二十一日,明军进至大同。也先闻讯,急令部众后撤。二十二日,明军出大同,兼程前进。也先为诱明军深入,主动后撤。明军为急于求战,一路急行军,至八月二十五日,进至土木堡(今河北怀来东)。也先侦知明军疲惫不堪,且后续部队未至,遂决定利用明军这一弱点,发动突然袭击。战争过程土木堡地势高亢,缺乏水源。也先命部众佯装败退,以诱明军深入。明军不知是计,一路急追。也先见明军进入土木堡埋伏圈后,即下令部众回军进攻。明军仓促应战,且饥渴难忍,加之连续行军,疲惫不堪,终致大败。明英宗朱祁镇被俘,驸马都尉井源、英国公张辅、成国公朱勇、兵部尚书邝埜、户部尚书王佐、内阁大学士曹鼐、张益等66名文武大臣战死,明军精锐“三大营”全军覆没。土木堡之战,明军伤亡惨重,损失巨大,明王朝由盛转衰。土木堡之变消息传回北京,朝野震惊,人心惶惶。在朝的文臣武将,纷纷主张迁都南京,以避瓦剌军锋芒。但时任兵部尚书的于谦坚决反对迁都,他认为北京是明朝的根本,如果放弃北京,将会使明朝的威望大降,士气低落,瓦剌军将会更加猖獗。于谦力主坚守北京,并亲自部署防御,积极备战。也先挟英宗朱祁镇为人质,逼明廷交纳大量金银财物。明廷为营救英宗,先后派出使臣前往瓦剌议和,均遭拒绝。也先见明廷无意交纳金银财物,又无和谈诚意,遂于十月率瓦剌军大举进攻北京。瓦剌军兵分四路,由也先亲自率领中路军为主力,直扑北京;东路军进攻遵化、蓟州(今天津蓟县)、密云;西路军进攻居庸关;北路军进攻古北口。瓦剌军进攻北京的消息传至北京,举城震动。于谦认为瓦剌军骄横轻敌,必将兵分四路进攻北京,因此决定以逸待劳,分兵九门,列阵以待。他亲自督战,调集各地援军22万人,部署在北京九门外,誓死保卫北京。十月十日,瓦剌军进至北京城郊。也先命部众在德胜门外列阵,发起进攻。明军奋勇抵抗,也先的弟弟孛罗率部进攻西直门,被明军击退。也先率军进攻彰义门(今北京广安门),遭明军伏击,也先中箭负伤,败退回营。瓦剌军进攻失利,又遭明军伏击,死伤惨重,遂于十月十三日夜间撤军西去。京师保卫战的胜利,粉碎了也先挟英宗朱祁镇为人质,逼明廷交纳大量金银财物的企图,挽救了明朝的危局,使明王朝转危为安。于谦在京师保卫战中,临危不惧,挺身而出,力挽狂澜,决策正确,指挥得当,身先士卒,与士卒同甘共苦,赢得了广大军民的拥戴,被后世誉为民族英雄。战争评价京师保卫战是明朝历史上一次重大的战役,也是明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这场战役的胜利,得益于于谦等爱国将领的英勇抵抗和正确决策,也彰显了明朝军民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同时,这场战役也暴露了明朝在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存在的严重问题,如宦官专权、军队腐败、国防空虚等,这些问题需要得到深刻的反思和改革。京师保卫战的胜利,对于明朝来说,是一次重大的胜利,也是一次深刻的教训。它提醒明朝必须重视国防建设,加强军队的训练和装备,提高军队的战斗力。同时,也需要加强政治改革,防止宦官专权,提高政府的行政效率和决策能力。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明朝的长治久安。结语京师保卫战是明朝历史上一次重大的战役,它对于明朝的历史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场战役的胜利,是明朝军民团结一心、英勇抵抗的结果,也是明朝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存在问题的深刻反思。京师保卫战的历史经验和教训,对于我们今天仍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我们应该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加强国防建设,提高国家的综合国力,确保国家的长治久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