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柱山隧道PPT
大柱山隧道是成昆铁路复线(峨广铁路)上的重点控制性工程,位于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禄丰县和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越西县境内,隧道穿越横断山脉,地势陡峻,地质条...
大柱山隧道是成昆铁路复线(峨广铁路)上的重点控制性工程,位于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禄丰县和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越西县境内,隧道穿越横断山脉,地势陡峻,地质条件极为复杂,施工难度极大,为Ⅰ级高风险隧道。工程概况大柱山隧道全长14.7公里,为单洞双线隧道,最大埋深1155米,设计时速160公里,为Ⅰ级高风险隧道,不良地质和特殊岩土段长达7公里,具有“四极三高五复杂”的特点。“四极”即建设环境极限、建设难度极限、建设风险极限、建设工期极限;“三高”即高地应力、高地震烈度、高环保要求;“五复杂”即水文地质条件复杂、施工条件复杂、自然环境复杂、岩性组合复杂、地应力场复杂,是我国乃至世界铁路建设史上施工难度最大、里程最长的隧道之一。建设历程大柱山隧道于2008年8月开工建设,原计划工期6年,由于隧道穿越横断山脉,地势陡峻,地质条件极为复杂,施工难度极大,工期一再延长。2014年12月,大柱山隧道平导(平行导洞)贯通,为隧道正洞施工探索出安全快速施工之路。2018年1月13日,大柱山隧道进口至1号斜井段正洞安全贯通,标志着大柱山隧道施工取得重大突破。2020年4月28日,大柱山隧道全隧贯通。技术创新大柱山隧道建设过程中,施工单位中铁二局采用了多种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攻克了诸多世界性技术难题,创造了多个隧道施工史上的奇迹。例如,针对隧道穿越横断山脉的复杂地质条件,中铁二局采用了“三台阶七步开挖法”和“管棚+超前小导管”注浆等施工工艺,有效解决了隧道穿越断层破碎带、软岩大变形等难题。同时,中铁二局还自主研发了隧道施工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了对隧道施工全过程的实时监控和数据分析,为隧道的安全快速施工提供了有力保障。环境影响大柱山隧道穿越横断山脉,地势陡峻,地质条件极为复杂,施工难度极大。在隧道建设过程中,中铁二局始终坚持“绿色施工、环保先行”的理念,采取多种措施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例如,在隧道进出口设置了污水处理站,对施工废水进行处理后再排放;在隧道内部设置了通风系统,减少了对洞内空气质量的影响;在隧道施工过程中,加强了对周边生态环境的保护,避免了水土流失和生态破坏等问题。经济意义大柱山隧道的建成通车对于促进滇西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它将极大改善成昆铁路的运输能力,提高列车的运行速度和安全性,为滇西北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另一方面,大柱山隧道的建设也带动了周边地区的交通、旅游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为当地群众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收入来源。总之,大柱山隧道是中国铁路建设史上的一座重要里程碑,它的建成通车不仅提升了成昆铁路的运输能力和服务水平,也为中国铁路建设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和技术。同时,大柱山隧道的建设也为滇西北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