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武汉长江大桥 简介PPT
武汉长江大桥是中国湖北省武汉市境内一座连接武昌区与汉口区的跨江铁路桥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建成的第一座公铁两用的长江大桥,也是武汉市重要的历史标志性建...
武汉长江大桥是中国湖北省武汉市境内一座连接武昌区与汉口区的跨江铁路桥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建成的第一座公铁两用的长江大桥,也是武汉市重要的历史标志性建筑之一,素有“万里长江第一桥”的美誉。建设历程设计规划武汉长江大桥的前身是原中华民国建设的武汉粤汉铁路川汉铁路的桥梁。1911年,粤汉铁路武昌至长沙段动工,次年完成通车。由于当时中国的政治经济状况不佳,铁路建设远未达到现代化水平,因此桥梁建设也受到了一定的限制。1915年,粤汉铁路南段被焚毁,北段也被水淹,因此决定在长沙重新建造。这一工程于1917年开工,由于缺乏资金和材料,建设进展缓慢。直到1920年,才开始架设汉口至长沙的桥梁。1921年,粤汉铁路开始分段通车,但武昌至长沙一段仍未能全线贯通。由于连年战乱,这一工程被迫中断。1930年代初,中国国民政府开始关注铁路建设,并计划连接南北铁路。在此背景下,武汉长江大桥的建设被提上议事日程。1937年,国民政府决定修建武汉长江大桥,并开始进行勘测和设计工作。当时提出了两个方案:一是建造铁路公路两用桥,二是建造铁路专用桥。经过比较论证,最终选择了铁路公路两用桥方案。建设施工1950年3月,在苏联政府的援助下,武汉长江大桥的勘测设计和施工工作开始进行。苏联专家组对设计方案进行了全面论证并作出改进意见,同时也派出工程技术人员参与大桥施工。1953年4月,大桥正式动工兴建,建设工作由原中央人民政府铁道部负责,由铁道部大桥工程局担任施工。因缺乏经验,大桥工程局在修建过程中遇到了许多技术难题,但在中国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苏联专家组的指导下以及中国工程师和技术工人的努力下,这些难题一一得到解决。1955年9月,大桥的主体工程——桥梁墩台施工完毕,同年11月,大桥的正桥桥面架设完成。1956年5月3日,大桥的铁路桥正式通车;同年7月14日,公路桥正式通车;同年8月25日,正式对外开放交通。改扩建工程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交通量的增加,武汉长江大桥已经完成了多次改扩建工程。2000年8月28日,大桥进行了第一次大修工程,主要针对桥面进行了维修和加固。2008年11月28日,大桥进行了第五次大修工程,主要对桥体进行了全面维修和加固。2016年1月28日零时起至6月30日24时止的期间内封锁大桥进行维修施工。期间原武汉长江大桥封闭施工,所有机动车辆改道行驶;同时对大桥进行静载试验和动载试验以检验其承载能力和通行能力。2016年7月1日零时起正式启用新武汉长江大桥。新武汉长江大桥全长1340米、宽28米、高2米、双向六车道设计标准,通行能力和安全性能大大提高。桥面可允许通过载重5000吨级船舶、设计时速达每小时60公里的车流量和每小时6米的风速。建筑设计武汉长江大桥是仿照苏联的汀江桥设计而成的一座铁路公路两用双层钢构梁桥。上层为公路桥宽22.5米、下层为铁路桥宽24.5米、全长为1670米、钢梁重达8万吨、南北引桥长均为144米、连同南北两端接线共长37公里、行车时速设计为20千米/时(公路桥)、8列火车并行(铁路桥)。该桥采取了连续的焊接方法使整孔钢梁连接成整体以保持全桥整体稳定性和防止船舶冲撞桥墩发生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