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病防治法PPT
概述(一)定义职业病防治法是指为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防治职业病,保护劳动者健康及其相关权益,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根据宪法而制定的法律。职业病防治法有...
概述(一)定义职业病防治法是指为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防治职业病,保护劳动者健康及其相关权益,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根据宪法而制定的法律。职业病防治法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职业病防治法是指国家为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危害,防治职业病,保护劳动者健康,调整在职业病防治过程中发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狭义的职业病防治法,在我国也叫《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仅指2001年10月27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2016年7月2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修正,2017年11月4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修正,自2018年1月1日起施行的法律。(二)立法目的职业病防治法的立法目的是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防治职业病,保护劳动者健康及其相关权益,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这个立法目的反映了职业病防治法的基本价值取向,体现了职业病防治法立法调整社会关系的范围。要实现职业病防治法的立法目的,应当发挥职业病防治法的规范、引导和保障作用。(三)立法意义职业病防治法的颁布实施,对加强职业病防治工作,保护劳动者健康,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大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有利于加强职业病防治工作促进经济发展。职业病防治法的颁布实施,使职业病防治工作有法可依,使职业病防治工作真正纳入了法制化轨道,将有力地推动职业病防治工作的全面开展,有效控制职业病危害,保护劳动者健康,为经济发展提供健康保障有利于保护劳动者健康及其相关权益职业病防治法从保护劳动者健康及其相关权益出发,规定了用人单位的义务,强化了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的监督管理职责,明确了职业病诊断鉴定制度,规定了职业病病人的保障和救济措施,体现了法律对劳动者健康及其相关权益的保护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大局职业病防治法的颁布实施,能够妥善处理职业病危害事故,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大局主要内容(一)前期预防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建设项目在可行性论证阶段,建设单位应当进行职业病危害预评价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建设项目在初步设计阶段,建设单位应当完成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与防护设施竣工验收建设项目在竣工验收前,建设单位应当进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建设项目竣工验收时,其职业病防护设施经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正式生产和使用(二)劳动过程中的防护与管理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责任制用人单位应当建立、健全职业病防治责任制度,加强对职业病防治的管理,提高职业病防治水平,对本单位产生的职业病危害承担责任职业卫生管理用人单位应当设置或者指定职业卫生管理机构或者组织,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的职业卫生管理人员,负责本单位的职业病防治工作职业病危害告知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含聘用合同,下同)时,应当将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及其后果、职业病防护措施和待遇等如实告知劳动者,并在劳动合同中写明,不得隐瞒或者欺骗职业病危害项目的申报用人单位工作场所存在职业病目录所列职业病的危害因素的,应当及时、如实向所在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申报危害项目,接受监督职业卫生培训用人单位应当对劳动者进行上岗前的职业卫生培训和在岗期间的定期职业卫生培训,普及职业卫生知识,督促劳动者遵守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规章和操作规程,指导劳动者正确使用职业病防护设备和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三)职业病诊断与职业病病人保障职业病诊断劳动者可以在用人单位所在地、本人户籍所在地或者经常居住地依法承担职业病诊断的医疗卫生机构进行职业病诊断职业病病人保障职业病病人的诊疗、康复费用,伤残以及丧失劳动能力的职业病病人的社会保障,按照国家有关工伤保险的规定执行。职业病病人除依法享有工伤保险外,依照有关民事法律,尚有获得赔偿的权利的,有权向用人单位提出赔偿要求(四)监督检查监督检查对象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依照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依据职责划分,对职业病防治工作实施监督检查监督检查内容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履行监督检查职责时,有权采取下列措施:进入被检查单位和职业病危害现场,了解情况,调查取证;查阅或者复制与违反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的行为有关的资料和采集样品;责令违反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的单位和个人停止违法行为(五)法律责任建设单位违反职业病防治法的法律责任建设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给予警告,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1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罚款;建设项目开工前,建设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