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与定风波PPT
苏轼生平简介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汉族,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政治家,历史治水...
苏轼生平简介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汉族,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政治家,历史治水名人。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的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苏轼的仕途坎坷,多次被贬谪,但他始终保持乐观豁达的心态,将人生哲理融入艺术创作中,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苏轼的文学风格苏轼的文学风格独特而多样,他擅长以诗词抒发情感,以散文表达思想。他的诗词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富有感染力。在苏轼的诗词中,常常表现出对自然、人生、社会等各方面的深刻思考和独到见解。苏轼的散文风格豪放自如,语言流畅,结构紧凑,富有节奏感。他的散文作品既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又有生动的艺术形象,展现了他卓越的文学才华。定风波赏析《定风波》是苏轼的一首著名词作,全文如下: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这首词作于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到黄州期间,正值他仕途失意、生活困顿之际。然而,在这首词中,苏轼并没有表现出过多的忧愁和苦闷,反而以一种豁达乐观的心态面对生活的风雨。词的上片,苏轼以“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表达了自己不受外界干扰,从容面对困境的态度。他借“竹杖芒鞋轻胜马”的形象,表达了自己虽然生活清贫,但却能够自得其乐,这种乐观豁达的精神境界令人敬佩。词的下片,苏轼通过“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的描绘,展现了自己在困境中依然能够欣赏自然之美,感受生活的温馨。最后,他以“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作结,表达了自己超脱世俗、淡泊名利的情怀。整首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生动形象的描绘、深刻的思想内涵,展现了苏轼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和高尚的艺术品质。这首词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给我们提供了宝贵的人生启示:无论生活中遇到多少风雨,我们都应该保持乐观豁达的心态,从容面对,欣赏生活的美好。苏轼的《定风波》是一首充满智慧和力量的词作,它让我们看到了苏轼在困境中依然能够保持豁达乐观的精神风貌,也让我们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和温暖。这首词将永远闪耀着苏轼文学才华的光芒,激励着我们不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