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节日清明节PPT
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等,是中华民族古老的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清明节源于上古时代的祖先信仰与春祭礼俗,...
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等,是中华民族古老的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清明节源于上古时代的祖先信仰与春祭礼俗,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传统节日。历史渊源清明节的起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据《史记》记载,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开始推行“墓祭”礼仪。汉代承袭秦制,厚葬之风极盛。到唐代,皇帝还专门为祭陵确定“寒食节”。节日习俗扫墓祭祖清明节是祭祖扫墓的日子。唐代皇帝还曾为此颁发政令,将扫墓定为正式节假。扫墓除了扫祭、鞠躬、默哀、献花圈、献鲜花、焚香、祭酒、敬献供品等传统仪式外,有的地方还逐渐以献花、诗赋、祭文、植树、种花等文明健康的形式替代传统习俗。踏青踏青为春日郊游,也称“踏春”,一般为妇女所喜爱,她们三五成群,踏春桥,散春困,荡秋千,放风筝,插柳戴花,其活动丰富多彩。插柳清明节是杨柳发芽抽绿的时间,民间有折柳、戴柳插柳的习俗。人们踏青时顺手折下几枝柳条,可拿在手中把玩,也可编成帽子戴在头上,也可带回家插在门楣、屋檐上。放风筝放风筝也是清明时节人们所喜爱的活动。每逢清明时节,人们不仅白天放,夜间也放。夜里在风筝下或风稳拉线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象闪烁的明星,被称为“神灯”。过去,有的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荡秋千这是中国古代清明节习俗。秋千,意即揪着皮绳而迁移。它的历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后为了避忌讳,改为秋千。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桠枝为架,再拴上彩带做成。后来逐步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荡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而且可以培养勇敢精神,至今为人们特别是儿童所喜爱。节日意义清明节是传统的重大春祭节日,扫墓祭祀、缅怀祖先,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优良传统,不仅有利于弘扬孝道亲情、唤醒家族共同记忆,还可促进家族成员乃至民族的凝聚力和认同感。清明节融汇自然节气与人文风俗为一体,是天时地利人和的合一,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先祖们追求“天、地、人”的和谐合一,讲究顺应天时地宜、遵循自然规律的思想。节日饮食在清明节的饮食方面,各地有不同的节日食品。由于寒食节的冷食习俗在清明节前后绵延相传,因此又称清明节为“寒食节”。在山东,吃鸡蛋和冷饽饽,莱阳、招远、长岛吃鸡蛋和冷高粱米饭,据说不这样的话就会遭冰雹。泰安吃冷煎饼卷生苦菜,据说吃了眼睛明亮。晋中一带还保留着清明前一日禁火的习惯。结语清明节,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不仅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更体现了中华民族对祖先的敬仰和孝道的传承。在这个节日里,人们不仅缅怀先人,也表达对生命、对自然的敬畏和感激。通过清明节的各种习俗和活动,人们得以在忙碌的现代生活中找到与祖先、与自然连接的纽带,从而更好地理解并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