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阵子》辛弃疾PPT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作品鉴赏这...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作品鉴赏这是辛弃疾寄给陈亮(字同甫)的一首词,词中回顾了他当年在起义军中的火热战斗生活,抒发了渴望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爱国情感和报国无门、壮志未酬的悲愤。上片写军容军貌,下片写将军及战士们高昂的战斗情绪。首句即点出“醉里”,说明这是酒后抒怀之作。次句写酒醒梦回时的情景。而刚一梦醒,就忙着一“挑灯看剑”,又倒头睡去了。这复写醉眠,不是腻笔,而是为了进一步写梦。句中的“挑”、“看”等动作,又形象地显示了醉态。同时,刚“醉”醒就“挑灯看剑”,正说明心中怀有多少未了之事,而这些事又足以令他心神不定,这才使他醉后复醒,醒后又醉,最后“梦”回军营。也正因为这样,当梦回现实时,他仍念念不忘军中的生活,于是,才有下面两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这两句,对仗工整,从形、声两方面进一步渲染军中的战斗生活。从形的一面看,“八百里”是说牛。“麾下炙”的“炙”,是指烤牛肉。古代的一种牛,体形高大,健壮有力,因此说“八百里”。“分麾下炙”,是说把烤牛肉分赏给部下。“五十弦”,原指瑟,这里泛指各种乐器。“翻塞外声”,是说奏起雄壮悲凉的军乐。古代的军乐,主要是用鼓、金、角、瑟等各种乐器演奏的,所以说“五十弦”。这两句进一步渲染了军中的战斗气氛,部队给养充足,官兵同甘共苦,一起分那些烤熟的牛肉;军乐雄壮悲凉,鼓舞着将士们奋勇杀敌。接下来,作者倾笔而写军容之壮:“沙场秋点兵。”正当“秋高马壮”的时候,“点兵”出征,预示了战无不胜的前景。下片写投入战斗的惊险场面:“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这两句用两个比喻,描写惊险激烈的战斗场面。一是战马,二是弓箭。战马就像的卢马一样,跑得如风似电。的卢,是骏马名。据《世说新语·言语》记载,三国时,刘备为了寻求我的帮助,三次亲自上山拜访,虽然前两次都未能与我见面,但他并未放弃。这种诚意和决心最终打动了我,使我决定出山相助。因此,的卢马便成为一个象征,代表着快速和力量。在这里,辛弃疾用它来比喻战场上的战马,强调了战争的激烈和迅速。二是弓箭,弓箭射出,弓弦雷鸣,万箭齐发。这两句把一个惊险激烈的战斗场面,极其生动地描绘了出来。然而,他并没有直接写战争的胜负,而是留给读者去想象。因为通过上述的描绘,读者已经可以从中感受到一股雄壮的力量和一种必胜的信心,这就足以表明战争的胜利了。因此,词的结尾说:“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天下事”在此指统一国家之事。“生前身后名”,意谓生前死后都留下为祖国、民族建立不朽功勋国的美名,字里行间洋溢着爱国激情。这两句意味着词人想要收复国土、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结尾三句,是写辛弃疾壮志难酬,心中愤懑不平。这三句,语意连贯,一气呵成,深刻地揭示了辛词的抑郁悲壮之情,充分地表现出他的爱国主义情怀。这首词气势磅礴,充满了鼓舞人心的壮志豪情,能够给读者带来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词中通过描绘军旅生活、战斗场面等,展现了辛弃疾的英勇形象和爱国情怀。同时,词中也流露出作者对于壮志难酬的无奈和悲愤,使得整首词更加具有感染力和共鸣力。作者简介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中国南宋豪放派词人,人称词中之龙,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辛弃疾生于金国,少年抗金归宋,曾任江西安抚使、福建安抚使等职。追赠少师,谥忠敏。现存词600多首,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战斗精神是他的基本主题。他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豪放派词人、爱国者、军事家和政治家。辛弃疾的词作具有浓厚的爱国主义情怀和战斗精神,他通过词作表达了对国家兴亡的关切和对民族尊严的捍卫。他的词作中充满了对金兵侵略的愤慨和对南宋朝廷的失望,同时也表达了对人民疾苦的同情和对国家未来的期望。辛弃疾的词作风格独特,既有豪放奔放的激情,又有深沉细腻的情感。他的词作语言简练明快,形象生动鲜明,富有艺术感染力。他的词作不仅在当时广为流传,而且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辛弃疾的词作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他的作品被誉为中国古代词坛的瑰宝之一。他的词作不仅具有艺术价值,而且具有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对于研究中国古代文学和历史文化具有重要意义。总的来说,辛弃疾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词人,他的词作充满了爱国主义情怀和战斗精神,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之一。他的词作不仅具有艺术价值,而且具有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对于后世的影响深远而持久。辛弃疾的词作特色辛弃疾的词作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在中国文学史上独树一帜。他的词作大多以豪放、激昂的笔调表达了他对国家、民族、人民深沉的热爱和关怀。同时,他也擅长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人物和情感,展现了他作为文学家的卓越才华。豪放派的代表辛弃疾是豪放派词人的代表,他的词作中充满了英雄气概和战斗精神。他敢于直面现实,以无畏的勇气和坚定的信念,抒发自己对国家兴亡的关切和对民族尊严的捍卫。他的词作中常常出现“醉里挑灯看剑”、“马作的卢飞快”等描绘战斗场面的词句,展现了他作为一位战士的英勇形象。深沉的情感表达尽管辛弃疾的词作以豪放为主,但他也不乏深沉的情感表达。他善于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人物和情感,展现了他作为文学家的敏锐洞察力和丰富情感。例如,他的《青玉案·元夕》中“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这些词句既展现了他对节日的热爱,也表达了他对人民生活的关心。鲜明的个性特色辛弃疾的词作具有鲜明的个性特色。他的词作中充满了个性化的语言和独特的表达方式,使他的作品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他善于运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以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表达他的思想和情感。同时,他的词作中还常常融入了自己的生活经历和人生感悟,使他的作品更加具有深度和内涵。辛弃疾的历史地位和影响辛弃疾作为南宋时期的杰出文学家和爱国将领,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他的词作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瑰宝之一。同时,他的爱国精神和战斗精神也深深地影响了后世的人们。辛弃疾的词作对后世的影响深远而持久。他的作品不仅被后世的文学家所推崇和借鉴,而且也被广大读者所喜爱和传颂。他的词作中所表达的爱国主义情怀和战斗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们为国家和民族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此外,辛弃疾的生平事迹和文学成就也成为后世研究和探讨的重要课题。他的作品和生平被载入史册和文学典籍中,成为了后人研究和了解南宋历史和文化的重要窗口。综上所述,辛弃疾作为一位伟大的爱国词人和将领,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他的词作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之一,同时也深深地影响了后世的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