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开放的主要内容,经济全球化的含义和表现PPT
对外开放的主要内容对外开放是中国一项基本国策。开放是中国经济腾飞的一个秘诀,也是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件法宝。“十三五”规划建议指出,“开放是国家繁荣发...
对外开放的主要内容对外开放是中国一项基本国策。开放是中国经济腾飞的一个秘诀,也是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件法宝。“十三五”规划建议指出,“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必须顺应我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趋势,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当前,以“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为引领,形成沿海沿江沿线经济带为主的纵向横向经济轴带,培育若干重点经济区,是我国扩大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对外开放政策,以积极主动的态度走向世界,为经济发展赢得了国际环境,为现代化建设开拓了广阔的国际市场。中国对外开放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经济特区的开办1979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同意在广东省的深圳、珠海、汕头三市和福建省的厦门市试办出口特区,1980年5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决定将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这四个出口特区改称为经济特区。1988年4月,设立海南经济特区。建立经济特区,是我国对外开放的一个重大突破。它有利于吸收外资,引进先进技术和先进管理经验,有利于扩大对外经济交流,并通过吸收外资,扩大对外经济技术交流,推动国内进一步改革,扩大对外经济交流,增强我国自力更生的能力沿海港口的开放1984年,党中央、国务院决定进一步开放大连、秦皇岛、天津、烟台、青岛、连云港、南通、上海、宁波、温州、福州、广州、湛江、北海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并提出若干优惠政策和措施。1985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批转《长江、珠江三角洲和闽南厦漳泉三角地区座谈会纪要》,决定把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厦漳泉三角地区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1988年决定增设营口、连云港、威海、汕头4个经济开放区,1992年决定对外开放哈尔滨、长春等17个内陆省会城市,开放地区从沿海进一步向内地推进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开辟1985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开放沿海港口城市的决定》中指出:“为了进一步吸引外资,扩大对外经济交流,推动经济体制改革,促进沿海地区经济的大发展,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本着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对内经济搞活进一步增强的精神,除开放大连、秦皇岛、天津、烟台、青岛、连云港、南通、上海、宁波、温州、福州、广州、湛江、北海等十四个沿海港口城市以外,国务院决定再开放营口、盘锦、锦州、丹东、大连、秦皇岛、天津、烟台、青岛、连云港、南通、上海、宁波、温州、福州、广州、湛江、北海等十四个沿海港口城市,作为我国沿海经济开放区。”1988年3月,设立海南经济特区。至此,我国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01年12月11日,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成为其第143个成员“一带一路”倡议2013年9月和10月由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分别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合作倡议。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一带一路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积极发展与合作伙伴的经济合作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经济全球化的含义经济全球化(Economic Globalization)是指世界经济活动超越国界,通过对外贸易、资本流动、技术转移、提供服务、相互依存、相互联系而形成的全球范围的有机整体。经济全球化是当代世界经济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经济全球化”这个词最早是由T·莱维于1985年提出的,但至今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认为:“经济全球化是指跨国商品与服务交易及国际资本流动规模和形式的增加,以及技术的广泛迅速传播使世界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性增强”。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认为:“经济全球化可以被看作是一种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经济、市场、技术与通讯形式都越来越具有全球性特征,民族性和地方性在减少”。因此,从根本上讲,经济全球化是指以市场经济为基础,以先进科技和生产力为手段,以发达国家为主导,以最大利润和经济效益为目标,通过分工、贸易、投资、跨国公司和要素流动等,实现各国市场分工与协作,相互融合的过程。经济全球化的表现经济全球化的过程早已开始,尤其是80年代以后,特别是进入90年代,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大大加快了。经济全球化,有利于资源和生产要素在全球的合理配置,有利于资本和产品在全球性流动,有利于科技在全球性的扩张,有利于促进不发达地区的发展,是人类发展进步的表现,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但它对每个国家来说,都是一柄双刃剑,既是机遇,也是挑战。特别是对经济实力薄弱和科学技术比较落后的发展中国家,面对全球性的激烈竞争,所遇到的风险、挑战将更加严峻。经济全球化的表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贸易自由化随着关税的降低和非关税壁垒的消除,世界各国的商品和服务能够更加自由地流动。国际贸易的增长速度超过了世界生产的增长速度,贸易规模不断扩大,贸易结构也在发生变化生产国际化跨国公司日益成为世界经济活动的主宰力量,其全球战略和跨国界的生产经营活动,推动了国际生产的增长和国际经济联系的发展金融全球化金融市场高度一体化,国际资本流动规模迅速扩大,金融活动在全球范围内不断扩展和深化技术全球化以信息技术革命为中心的高新技术发展,加快了技术传播的速度,缩短了技术从研发到应用的时间,使技术在全球范围内迅速扩散信息全球化互联网的发展使得信息在全球范围内迅速传播,加强了各国之间的信息交流,推动了全球化的进程服务全球化随着生产和服务业的发展,服务贸易逐渐成为国际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服务的全球化也在推动全球化的进程总的来说,经济全球化使得各国的经济联系更加紧密,相互依存度加深。然而,经济全球化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如全球性的经济波动、资源分配不均、环境破坏等。因此,各国需要在享受全球化带来的利益的同时,积极应对全球化带来的挑战,推动全球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经济全球化的挑战与应对策略挑战经济波动与不稳定性全球化使得各国经济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当一个国家的经济出现问题时,可能会迅速波及其他国家,导致全球性的经济波动资源分配不均全球化可能导致资源、财富和机会在全球范围内的分配更加不均,加剧贫富差距,引发社会不满和冲突环境破坏全球化过程中,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发展,可能导致环境破坏、气候变化等问题,对全球生态系统造成长期影响文化与价值观冲突全球化促进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但也可能导致文化冲突和价值观分歧,影响社会稳定和和谐安全问题全球化可能使得跨国犯罪、恐怖主义等问题变得更加严重,对全球安全构成威胁应对策略加强国际合作各国应加强在经济、贸易、科技、环保等领域的合作,共同应对全球化带来的挑战推进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完善全球治理体系,加强国际组织的作用,提高全球治理的效率和公正性促进包容性增长关注发展中国家和弱势群体的利益,推动包容性增长,减少贫富差距加强环境保护采取更加严格的环境保护措施,推动绿色发展,减少环境破坏和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推动文化交流与互鉴加强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互鉴,增进相互理解和尊重,促进文化多样性和和谐共处维护全球安全加强跨国犯罪、恐怖主义等问题的打击力度,维护全球安全和稳定总之,经济全球化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各国应该积极应对全球化带来的挑战,加强国际合作,推动全球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也需要关注全球化对环境和文化等方面的影响,推动全球治理体系的完善和发展。经济全球化的未来趋势1. 数字经济的重要性日益凸显随着信息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经济正在成为推动经济全球化的新动力。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的广泛应用,将深刻改变全球经济的运行方式和商业模式。数字经济的崛起将进一步促进全球贸易、投资和创新的自由化便利化,推动世界经济高质量发展。2. 绿色经济和可持续发展成为共识面对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绿色经济和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各国将更加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推动绿色低碳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3. 全球供应链和产业链深度融合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全球供应链和产业链将更加深度融合。跨国公司将进一步整合全球资源,优化全球产业布局,推动全球产业链的升级和转型。同时,全球供应链和产业链的深度融合也将促进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和合作,推动全球经济的稳定增长。4. 区域经济一体化加速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未来,各国将更加注重区域经济合作,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加速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深化将有利于消除贸易壁垒、促进要素流动、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区域经济整体竞争力和发展水平。5. 全球治理体系不断完善面对全球化带来的挑战和问题,全球治理体系的完善成为当务之急。未来,各国将更加注重全球治理体系的改革和完善,推动全球治理体系的民主化、法治化、有效化。同时,各国也将加强在全球治理领域的合作,共同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促进全球经济的繁荣和发展。总之,经济全球化的未来趋势将表现为数字经济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绿色经济和可持续发展成为共识、全球供应链和产业链深度融合、区域经济一体化加速推进以及全球治理体系不断完善等特点。各国应积极适应和利用这些趋势,推动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促进全球经济的繁荣和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