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PPT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创作背景1960年6月,毛泽东从广州回到北京,听说...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创作背景1960年6月,毛泽东从广州回到北京,听说梅花盛开,冒着严寒赏花,先是在陶然亭,后又在中山公园,顾而乐之,接连写下了三首咏梅词,这首词是其中最著名的一首。它写于1961年12月,正是我国面临经济困难时期,全国人民同心同德,战天斗地,顽强地战胜困难,进行社会主义建设。这首词用梅花傲寒的品性来赞美全国人民的革命斗争精神和乐观主义情怀,鼓舞人们在困难中奋勇前进,正如词中所说的“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作品鉴赏词的上片着力刻画梅花傲寒的品性;下片则写梅花的精神境界,由外而内,由表及里,深邃而含蓄。“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春天的消逝,象征着当时的形势恶化,但抗暴斗争并没有停止,而是转到地下,依然是蓬勃顽强的在进行。“已是悬崖百丈冰”一句,描绘出寒冬中梅花严酷的生存环境。但就在逼人的环境和险恶的氛围中,竟然“犹有花枝俏”。“悬崖”表明环境是如此险峻,“百丈冰”显示出寒威如此酷烈,而梅花就在这冰凝百丈、绝壁悬崖上矫健地绽放着,让人感受到梅花傲寒斗霜、坚韧不拔的非凡气魄。诗人笔下的梅花充满着自豪感,坚贞不屈,即使身陷绝境,也不忘向人间播撒春的消息。“俏”字用得传神,不仅描画出梅花的艳丽形态,更从精神层面上,把梅花含苞待放的饱满情绪全都点染了出来,让人们仿佛看到了千万朵梅花傲立枝头,凌寒怒放的壮丽景象。词人的感情和笔调,此刻也骤然变得昂扬振奋起来。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那绽放的梅花,不正是春天即将来临的象征吗!下片“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由“俏”字引出“争春”的话题。梅花的悄然绽放,并不是为了与百花争艳斗宠,只是为了向人间报告春天到来的消息。这种“只把春来报”的“俏”,不同于争宠献媚的“妖”,更不同于孤芳自赏的“傲”,它不仅表现了自己高贵而谦逊的精神品格,而且赋予了梅花以生命和丰富的个性。“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这是词人对梅花最为动人的写照和赞颂。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当冰雪消融,冬去春来,山花烂漫,百花争艳的时候,梅花却独自隐逸在万花丛中,发出欣慰的欢笑。梅花作为报春使者,并不在群芳争奇斗艳之时崭露头角,待到山花烂漫时,只为点缀人间春色而笑傲丛中,这种境界何等豁达,何等超脱!梅花这种“春来报”而“不争春”的品格,不正是“只留清气满乾坤”吗?不正是诗人所追求的共产主义人生观的真实写照吗?这首词虽然写的是梅花,但全词字里行间却都洋溢着共产党人革命乐观主义的精神和坚贞不屈、斗志昂扬、决胜到底的豪迈气概,激励和鼓舞着无数的人们不畏艰难险阻,奋勇开拓,为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而勇往直前。整体赏析《卜算子·咏梅》是毛泽东反用陆游同调同题词意而创作的一首词。此词塑造了梅花俊美而坚韧不拔的形象,鼓励人们要有威武不屈的精神和革命到底的乐观主义精神。词中以“已是悬崖百丈冰”一句,描画出寒冬中梅花严酷的生存环境,并以“犹有花枝俏”一句,赞颂了梅花不畏严寒的骄人的气节,然后以“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的词句,盛赞了梅花的朴实无华与高尚的情操,最后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作结,表现了梅花谦逊的精神境界。全词运用逆向思维来立意,融合象征、拟人、衬托、比喻、夸张等手法,从正面刻画了梅花傲寒的品性、无私的精神,形象可感,给人以极大的鼓舞和力量。名家点评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上海分院教授公方彬《毛泽东诗词鉴赏》:“《卜算子·咏梅》以‘咏梅’为题,咏物寓志,表达了自己对梅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同时,词人在词中以物喻人,托物言志,巧妙地运用梅花的自然形象来比喻和描述人在逆境中的坚韧不拔和乐观主义精神。整首词充满了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无产阶级的坚定信仰,是对广大人民群众的鼓励和激励。首先,词中的“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描绘了一种严酷的自然环境,象征着当时中国面临的困难和挑战。然而,梅花在这样的环境中依然“犹有花枝俏”,这既是对梅花坚韧不屈品格的赞美,也是对中国人民在困难面前不屈不挠、奋发向前的精神的颂扬。其次,“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这两句词,进一步揭示了梅花的无私精神。梅花并不因为自己的美丽而争春,而是默默地为春天的到来做出贡献。这里,毛泽东巧妙地运用梅花的形象,表达了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无私奉献的精神。最后,“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这两句词,是整首词的高潮和精髓。它描绘了一个充满生机和希望的未来景象,梅花在百花丛中微笑,象征着中国人民在经历艰难困苦之后,终将迎来繁荣富强的美好未来。这里的“笑”,既是对梅花乐观主义精神的赞美,也是对中国人民在困难面前保持乐观、积极向上的态度的肯定。总的来说,《卜算子·咏梅》是一首充满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无产阶级坚定信仰的诗词。它通过对梅花的赞美和描绘,表达了毛泽东对中国人民在困难面前不屈不挠、奋发向前的精神的颂扬和鼓励。同时,这首词也寄托了毛泽东对中国人民未来的美好期待和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