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稻水象甲调查PPT
引言稻水象甲是一种严重危害水稻生产的检疫性害虫,其危害范围广泛,对水稻产量和品质造成严重影响。贵州省作为中国南方水稻主产区之一,稻水象甲的危害尤为突出。为...
引言稻水象甲是一种严重危害水稻生产的检疫性害虫,其危害范围广泛,对水稻产量和品质造成严重影响。贵州省作为中国南方水稻主产区之一,稻水象甲的危害尤为突出。为了全面摸清贵州省稻水象甲的发生情况,制定科学有效的防控策略,我们进行了系统的调查和研究。本文将对贵州省稻水象甲的调查情况进行详细介绍。调查方法调查范围调查范围覆盖贵州省内多个地区,包括贵阳、安顺、遵义、黔南、黔东南、铜仁、毕节、六盘水等地。重点调查了省中部的平坝、西秀、清镇、花溪、开阳、修文、长顺、龙里等地。调查时间调查时间主要集中在每年的春季和夏季,即稻水象甲的越冬期和危害期。具体时间为每年的2月至9月。调查方法采用田间调查和实验室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田间调查包括观察水稻田间的稻水象甲成虫和幼虫数量、危害程度等;实验室分析包括对采集的稻水象甲样本进行形态学鉴定、生物学特性分析等。调查结果稻水象甲发生情况根据调查结果,贵州省稻水象甲的发生呈现出以下特点:发生区域广泛稻水象甲在贵州省多个地区均有发生,其中省中部的平坝、西秀、清镇、花溪等地发生较重越冬虫量大根据越冬调查,贵州省稻水象甲一般越冬虫量为1-40头/㎡,高的超过170头/㎡,普遍率高于55%,存活率51.28%。特别是平坝、西秀、清镇、花溪等中部地区越冬虫源明显高于其它地区危害程度严重稻水象甲的危害主要集中在水稻的生长期,成虫和幼虫均可危害。受害水稻叶片出现纵向白色细短条斑,严重时叶片枯黄、枯死,甚至导致水稻倒伏。调查结果显示,贵州省部分地区稻水象甲的危害程度较重,平均损失率为8-12%,最高达85%,甚至可以造成绝收稻水象甲越冬情况根据越冬调查,贵州省稻水象甲的越冬场所主要包括稻田沟边、田埂上禾本科杂草的根部以及早玉米地等。越冬虫量因地区不同而有所差异,但普遍较高。在平坝、西秀、清镇、花溪等中部地区,越冬虫源明显高于其它地区。此外,虽然去年冬季持续低温,但干旱少雨,导致稻水象甲越冬活虫数仍较高,且点多面广、潜在扩散风险较高、防控压力大。防控建议针对贵州省稻水象甲的发生情况和越冬情况,我们提出以下防控建议:密切监测发生动态各地要密切关注气温稳定通过12℃后稻水象甲活动情况,以越冬场所杂草寄主、早玉米地和秧田为重点,认真做好稻水象甲监测,全面开展疫情普查,及时发现稻水象甲出蛰活动及迁入秧田时间,并根据监测与普查结果,及时发布发生动态,指导防治统一技术方案各地要根据省级方案,结合本地实际,制定适合本地的防控方案,周密部署。同时,要加强技术培训和指导,提高农民对稻水象甲的认识和防控技能综合防治策略采取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治策略。在农业防治方面,推广抗虫品种、合理施肥、科学灌溉等;在生物防治方面,利用天敌、生物农药等进行防治;在化学防治方面,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进行防治,同时注意轮换用药和交替使用不同作用机制的农药,避免产生抗药性加强越冬期防治越冬期是稻水象甲防治的关键时期。各地要加强越冬期的调查和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越冬虫源。同时,要采取措施破坏稻水象甲的越冬环境,如清除田间杂草、翻耕灭茬等加强宣传和培训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多种渠道,广泛宣传稻水象甲的危害和防治知识,提高农民对稻水象甲的认识和防治意识。同时,组织专家和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技术培训和指导,帮助农民掌握稻水象甲的防治技术结论贵州省稻水象甲的发生情况严重,越冬虫量大,危害程度重。针对这种情况,我们需要采取综合防治策略,加强监测和普查,制定科学的防控方案,提高农民的防治技能,切实减轻稻水象甲对贵州省水稻生产的危害。同时,还需要加强宣传和培训,提高农民对稻水象甲的认识和防治意识,稻水象甲的传播途径与检验方法传播途径稻水象甲成虫具有较强的飞行能力,可以通过风力或水流进行远距离的自然扩散。此外,水稻秧苗、稻草、稻种、稻谷、稻壳及其他寄主植物和交通工具等,都可能成为稻水象甲的传播媒介。因此,在调运水稻种子、秧苗、稻草等物品时,应严格把关,防止稻水象甲的传播。检验方法对运输的水稻秧苗、稻草等物品,应进行稻水象甲卵、幼虫和成虫的仔细检查。同时,对稻种、稻谷、稻壳等进行成虫检查。在田间调查中,应注重提高监测技术,掌握调查时期、调查方法和不同时期的重点调查部位。灯光诱集和查看寄主叶片上的取食斑是两种常用的调查方法。成虫飞翔活跃期以灯光诱集为主,结合网扫、取食斑调查,以提高检测效率。稻水象甲的防控方法严格检疫把关对于稻水象甲的防控,首先应从源头抓起,严格检疫把关。禁止从疫区调运可能携带传播该虫的物品,如水稻种子、秧苗、稻草等。对来自疫区的交通工具、包装填充材料应严格检查,必要时进行灭虫处理。加强田间监测加强田间监测是防控稻水象甲的重要措施之一。通过组织人员开展大面积普查,准确掌握该害虫在秧田、本田的发生状况、分布范围,以便及时组织专业技术人员进行防控。同时,要密切关注气温变化,做好疫情普查,及时发现稻水象甲出蛰活动及迁入秧田时间。农业防治农业防治是防控稻水象甲的重要手段。具体措施包括:清洁田园在水稻栽插前或收获后,认真处理有虫的稻草及田埂周边的寄主杂草,集中烧毁,杀灭可能携带的成虫调整种植结构在零星发生区,有条件的可改种其他作物,以降低稻水象甲的种群密度采用旱育稀植方法采用旱育稀植的种植方式,可有效防治稻水象甲越冬代成虫迁入危害,并能减少稻株落卵量。抛秧也能减轻稻水象甲的危害物理防治物理防治是环保且有效的稻水象甲防控方法。具体措施包括:安装太阳能频振式杀虫灯每80-100亩安装1盏太阳能频振式杀虫灯,诱杀成虫,降低害虫种群密度养鸭控虫水稻移栽后10天,投15日龄鸭苗,每亩15-20只,利用鸭子捕食稻水象甲的成虫和幼虫化学防治化学防治是短期内快速降低稻水象甲种群密度的有效方法。但长期使用化学农药容易导致害虫产生抗药性,且可能对环境造成污染。因此,在使用化学防治时,应注意合理选择农药、控制用药量和用药次数。总结与展望综上所述,稻水象甲是贵州省水稻生产的重要害虫之一,其发生情况严重,越冬虫量大,危害程度重。为有效防控稻水象甲的危害,我们需要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包括严格检疫把关、加强田间监测、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等。同时,还需要加强宣传和培训,提高农民对稻水象甲的认识和防治意识。展望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环保意识的日益增强,我们需要进一步探索和研究更加环保、高效的稻水象甲防控方法。例如,利用天敌、生物农药等生物防治方法,以及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智能监测和预警系统等。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我们有望有效减轻稻水象甲对贵州省水稻生产的危害,保障粮食生产的安全和可持续发展。贵州省稻水象甲的综合防控策略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为了有效防控稻水象甲,我们应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这意味着我们需要从源头上预防稻水象甲的发生,通过采取一系列农业措施、物理措施和化学措施,综合施策,降低稻水象甲的种群密度,减轻其对水稻的危害。加大植物检疫监管力度植物检疫是防止稻水象甲传播扩散的重要措施。因此,我们需要加大植物检疫监管力度,严格执行检疫制度,防止稻水象甲通过调运等途径传播扩散。同时,要加强对来自疫区的植物及其产品的检查,发现携带稻水象甲的应及时处理。推广抗虫品种和绿色防控技术为了降低稻水象甲的危害程度,我们可以推广种植抗虫品种。此外,还应积极推广绿色防控技术,如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保护生态环境。加强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能力加强监测预警是防控稻水象甲的关键措施之一。我们需要建立完善的监测预警体系,及时掌握稻水象甲的发生动态,为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同时,要加强应急处置能力,一旦发生稻水象甲疫情,能够迅速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置,防止疫情扩散蔓延。加强宣传培训和科研攻关为了提高农民对稻水象甲的认识和防治意识,我们需要加强宣传培训工作,普及稻水象甲的防控知识。同时,还应加强科研攻关力度,研究探索更加高效、环保的稻水象甲防控技术和方法。结语稻水象甲是贵州省水稻生产的重要害虫之一,其发生情况严重,对水稻产量和品质造成严重影响。为了有效防控稻水象甲的危害,我们需要采取综合防治措施,从源头上预防其发生,降低种群密度,减轻危害程度。同时,还需要加强植物检疫监管、推广抗虫品种和绿色防控技术、加强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能力、加强宣传培训和科研攻关等方面的工作。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我们有信心有效防控稻水象甲的危害,保障贵州省水稻生产的安全和可持续发展。贵州省稻水象甲的综合防控策略(续)加强组织领导,确保防控工作落到实处为了确保稻水象甲的防控工作得到有效实施,各级政府应加强对防控工作的组织领导。这包括制定详细的防控方案、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任务、加强部门间的协调配合等。同时,要确保防控工作所需的资金、物资和技术支持得到及时保障。推行统防统治,提高防控效果统防统治是提高稻水象甲防控效果的有效手段。通过推行统防统治,可以实现统一时间、统一药剂、统一方法的防治,从而提高防治效果,降低防治成本。各级政府应鼓励和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等参与统防统治工作,推动防控工作的专业化、社会化发展。加强示范推广,发挥引领作用为了推动稻水象甲防控技术的普及和应用,各级政府应加强示范推广工作。通过建立示范区、组织现场观摩会等方式,向农民展示先进的防控技术和方法,引导农民科学防治稻水象甲。同时,要发挥示范区的引领作用,带动周边地区农民积极参与防控工作。强化责任落实,确保防控成效为了确保稻水象甲的防控工作取得实效,各级政府应强化责任落实机制。明确各级政府、相关部门和农民在防控工作中的职责和任务,建立健全考核评价机制,对防控工作成效进行定期评估和考核。同时,要加强对防控工作的监督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确保防控工作落到实处。结语综上所述,贵州省稻水象甲的防控工作需要各级政府、相关部门和农民共同努力。通过加强组织领导、推行统防统治、加强示范推广和强化责任落实等措施的实施,我们可以有效防控稻水象甲的危害,保障贵州省水稻生产的安全和可持续发展。同时,我们也要意识到稻水象甲的防控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不断探索和创新防控策略和技术手段,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害虫发生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