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休克病人的处理原则PPT
外科休克病人的处理原则主要包括急救措施、补充血容量、处理原发疾病、纠正酸碱平衡失调、应用血管活性药物、治疗DIC(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应用皮质类固醇和其他...
外科休克病人的处理原则主要包括急救措施、补充血容量、处理原发疾病、纠正酸碱平衡失调、应用血管活性药物、治疗DIC(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应用皮质类固醇和其他药物治疗。以下将详细介绍这些处理原则。急救措施休克发作后,应立即进行就地抢救和对症治疗。首先,将患者平卧,下肢抬高,以利于静脉血液回流。如有呼吸道困难,可将头部和躯干抬高一点,以利于呼吸通畅。保持呼吸道通畅,尤其是休克伴昏迷的患者更应注意,可以将病人颈部抬高,下颌抬起,使头部抬高一点并偏向一侧,以防呕吐物和分泌物误吸入呼吸道。同时,注意保暖治疗,将患者转移至温暖地方,盖上被毯,对发高烧感染性休克患者应给予降温治疗。补充血容量当出现有效循环血量减少时,应尽快明确失水和失血的具体情况,积极补充血容量。一般要求至少建立两条静脉通路,以便快速输液和必要时输血。对于严重休克患者,如果出血量超过1000毫升,必须在半个小时之内,将500毫升乃至1000毫升的血液全部灌入。补充血容量时,应遵循“先快后慢、先晶体后胶体、见尿补钾”的原则。处理原发疾病在休克治疗中,要尽快找出病因,针对病因进行治疗。例如,过敏性休克要进行抗过敏治疗,感染性休克要进行抗感染治疗,失血性休克要快速止血治疗等。只有消除了引起休克的原发病因,休克状态才有可能得到根本的改善。纠正酸碱平衡失调休克时由于微循环障碍组织缺氧,产生大量酸性产物,导致酸碱平衡失调。在休克早期积极扩容改善微循环障碍情况下,一般酸中毒较易纠正。但重度休克时酸性产物堆积结果机体发生严重酸中毒,此时应立即输入5%碳酸氢钠以纠正酸中毒,具体剂量应视酸中毒程度和血气分析结果来确定。应用血管活性药物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是为了提高组织微循环的灌流量。在纠正酸中毒的基础上,如果存在低血压的情况,可以遵医嘱使用去甲肾上腺素或多巴胺来提升血压和改善微循环。对于不同类型的休克,血管活性药物的选择和使用方式也有所不同。例如,对低排高阻型休克或应用缩血管药物后血管高度痉挛的患者,可选用血管扩张剂,但一定要在充分扩容的基础上使用;对过敏性休克、神经源性休克或高动力型休克的病人可选用缩血管药物。治疗DIC对于有明显出血倾向的DIC患者,在排除其他原因后,可在医生指导下适当使用肝素钠注射液、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等药物进行抗凝治疗。同时,也可以给予止血药物和促凝药物治疗,以防止出血过多和凝血障碍。应用皮质类固醇和其他药物在休克治疗中,有时还需要使用皮质类固醇和其他药物来辅助治疗。例如,皮质类固醇可以提高机体对细菌内毒素的耐受力,减少毛细血管通透性,改善微循环和增强细胞代谢功能;其他药物如钙通道阻滞剂、自由基清除剂等也可以用于改善微循环和保护细胞功能。总之,外科休克病人的处理原则包括急救措施、补充血容量、处理原发疾病、纠正酸碱平衡失调、应用血管活性药物、治疗DIC以及应用皮质类固醇和其他药物治疗等多个方面。在实际操作中,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病因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并遵循科学规范的操作流程,以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