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国足迹1964年:初会现代化蓝图PPT
196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在这一年里,中国共产党第一次正式和完整地向全国人民提出了“四个现代化”的任务,初步描绘了中国的现代化蓝...
196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在这一年里,中国共产党第一次正式和完整地向全国人民提出了“四个现代化”的任务,初步描绘了中国的现代化蓝图。提出“四个现代化”1964年12月21日至1965年1月4日,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在这次会议上,周恩来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宣布:调整国民经济的任务已经基本完成,整个国民经济已经全面好转。他进一步指出,今后发展国民经济的主要任务,就是要在不太长的历史时期内,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赶上和超过世界先进水平。这一战略目标的提出,标志着中国正式开始了现代化的进程。现代化蓝图的人民性这个现代化蓝图具有显著的人民性。它强调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比如,在这个过程中,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水平进一步提高,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这一切都体现了现代化蓝图的人民性,即现代化不仅是为了国家的强大,更是为了人民的幸福。现代化蓝图的锚定性这个现代化蓝图还具有锚定性。从1964年开始,中国就设定了明确的现代化目标,这些目标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得到细化和具体化。例如,在收入分配上,2027年的目标是“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劳动报酬提高与劳动生产率提高基本同步”;2035年的目标是“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而到了2049年,则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这些目标的设定,使得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具有明确的方向和可操作的路径。现代化蓝图的实践性最后,这个现代化蓝图还具有实践性。它是把握现代化一般规律、社会主义现代化普遍规律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特殊规律的结果,是中国式现代化实践的理论结晶。从第三个五年计划开始,中国就开始按照这一蓝图进行实践。例如,“第一步,建立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第二步,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使我国经济走在世界的前列”。这些实践,不仅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发展,也丰富了现代化理论。总的来说,1964年,中国初绘了现代化蓝图,这一蓝图具有人民性、锚定性和实践性,它不仅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提供了方向,也为中国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尽管在后来的岁月里,中国的现代化进程经历了许多挫折和困难,但这个伟大的目标始终是凝聚和团结亿万人民奋发图强、建设国家的强大精神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