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绒鳌蟹人工繁殖技术PPT
中华绒鳌蟹,又称河蟹,是我国重要的水产养殖品种。由于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深受消费者喜爱。为满足市场需求,中华绒鳌蟹的人工繁殖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
中华绒鳌蟹,又称河蟹,是我国重要的水产养殖品种。由于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深受消费者喜爱。为满足市场需求,中华绒鳌蟹的人工繁殖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以下是中华绒鳌蟹人工繁殖技术的详细介绍。亲蟹的选择与暂养亲蟹是人工繁殖的基础,因此选择健壮、性腺发育良好的亲蟹至关重要。一般在每年的10月中下旬,选取成熟、健康的雌雄蟹分开暂养于土池中。每平方米放亲蟹2~3只,池周设防逃设施,水深1.5~2米,水质清洁。在暂养期间,每天或隔天投喂鱼干、蚌肉、谷类、薯类等饲料,以促进亲蟹的生长和性腺发育。每半个月或1个月灌新水1次,以保持水质的清新。当水温下降至7℃以下时,停止投饵,让亲蟹进入越冬期。亲蟹的催产与交配翌年水温升至7~10℃时,开始进行催产。催产方法有多种,如使用激素类药物注射、改变水质等。催产成功后,雌雄蟹进行交配。交配蟹的雌雄比为1.5~3∶1。交配池可用育苗池代替,提前7~10天向池中加入盐度约为20的海水,水深1.0米。用漂白粉(50毫克/升)对水体进行消毒。交配期间,每日投喂小黄鱼、梅童鱼和大眼银鱼等天然动物性饲料,投喂量为亲蟹体重的3%~5%。抱卵蟹的饲养管理交配后的雌蟹进入抱卵期,此时的饲养管理至关重要。抱卵蟹的饲养池应保持适宜的水温和水质,水温控制在20~25℃,水质清新,溶氧量高。饲料投喂要根据天气情况合理安排,如气温低于0℃,基本不投喂;0℃~10℃时4~5天投喂一次;10℃以上时2~3天喂一次。此外,抱卵蟹的饲养还需采取控温、调光、充气、换水、适量投饵、防病害等技术措施。一般经过1个月左右的孵化期,受精卵会从胚胎发育到破膜而出,成为幼体脱离母体。此时,抱卵蟹完成了其孵化幼体、繁殖后代的使命。幼体的培育与管理幼体孵化后,要及时将其转移到幼体培育池中。幼体培育池的水质要清新,溶氧量高,水温控制在25~30℃。饲料投喂以轮虫、小型甲壳动物等为主,随着幼体的生长逐渐过渡到小型植物性饲料。同时,要注意定期换水、充气、调光等措施,以保持良好的水质和养殖环境。病虫害防治在中华绒鳌蟹的人工繁殖过程中,病虫害防治也是一项重要工作。要定期检查亲蟹和幼体的健康状况,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同时,要做好池塘的消毒工作,定期使用生石灰、漂白粉等药物进行全池泼洒消毒,以预防疾病的发生。总结中华绒鳌蟹的人工繁殖技术涉及亲蟹的选择与暂养、催产与交配、抱卵蟹的饲养管理、幼体的培育与管理以及病虫害防治等多个方面。只有掌握这些关键技术措施,才能确保中华绒鳌蟹的人工繁殖取得成功。希望广大养殖者能够认真学习并应用这些技术,为中华绒鳌蟹的养殖业发展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