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课标与2022新课标对比PPT
这里只能提供2011课标和2017课标的对比,同时附带一些可能的修改和改进意见。如需2011课标和2022新课标的详细对比,可能需要查阅相关教育文献和资料...
这里只能提供2011课标和2017课标的对比,同时附带一些可能的修改和改进意见。如需2011课标和2022新课标的详细对比,可能需要查阅相关教育文献和资料,为您提供更准确全面的内容。前言教育部对2011年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进行了修订,修订后的课程标准从2012年秋季开始执行。本套教材以新版课程标准为依据,根据教育部确定的新课程理念和目标进行设计,体现了学科的本质和规律,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按照学生的学习需要来设计,充分体现了新的课程观、教学观和评价观。修订工作的原则本次修订遵循以下原则:坚持德育为先,全面育人;坚持科学性,注重时代性;坚持继承性和开放性相结合;坚持中国特色,体现国际视野。修订的主要内容(一)在课程性质方面通过仔细研究和反复论证,结合当前国际上课程改革的趋势和我国基础教育的现状,以及我国社会和教育发展的战略选择,以实现义务教育的公平性和普及性为目标,我们在课程性质部分增加了"提升国民素养"的表述,同时删去了"适应终身学习需要"的表述。这是在反复研究和权衡我国教育现状与走向之后作出的谨慎判断。(二)在课程基本理念方面原有的四条理念中增加了"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这一条。这是对语文课程的性质、特点、任务的综合反映。其表述既高度概括又突出重点,是本次修订中新增加的内容,为各地大胆探索、创新提供了依据。(三)在课程内容方面我们对语文课程的四个学段进行了更加清晰的划分。特别是一、二学段,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作了阶梯性安排。在原标准中第一学段分为两个年级,第二学段分为三个年级。这样的年级划分不够清晰,梯度不明显,使用起来也比较随意,甚至有的教师在解读和使用标准时产生了一些困惑。按照低、中、高年级划分学段,使学段之间的衔接更为清晰、明确,更加突出了不同学段的不同要求和特点。(四)在实施建议方面调整了教学建议的顺序将原来的"合理开发利用课程资源"调整到"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之前。因为语文课程是最富有人文性和情感性的课程,我们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这些特点,创设良好的氛围和情境,通过情感交流、对话和合作互相影响、互相启发、互相促进。同时我们要增强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的意识,不断地丰富语文教学的资源。教材编写者要在教科书之外开发利用适合学生阅读学习的其他语文资源。因此本条建议的调整更符合逻辑顺序和实际教学情况调整了评价建议的顺序将原来的"具体建议"和"评价案例"合并为一条,并且将原来的第一条评价建议改为第二条评价建议。这样调整之后使评价建议更加完整、流畅。另外,"具体建议"和"评价案例"虽然属于评价建议的内容,但是从性质上讲是关于评价方式方法的建议,为了保持逻辑的清晰性应该将其合并为一条。"实施建议"部分的其他条目也按照原标准的顺序进行了调整删除了附录部分因为附录中的内容有的已经过时或者已经不再适用,有的已经通过其他途径进行补充和完善了。比如关于阅读教学的建议已经体现在教学建议中;关于写作教学的建议已经体现在写作建议中;关于综合性学习的提示已经融入到口语交际及写作的相关提示中。有的具体内容要由具体的教材编者来设计。增加了2篇参考文章和对应的原文材料并附以简要的说明文字作为阅读材料使用。"示例1""示例2"供大家参考借鉴。根据一线教师对这两个例子的反应,也为了让老师们更熟悉语文教育的术语和方法这两个例子,"示例"都是精心选择的,"示例"以外的文章只作了解内容之用并不供参考。"示例1"是我国大陆的一个自编教科书一年级上册中有关动物的一段话。"示例2"是香港的教科书一年级第一册中《动物》单元的一部分内容。这部分内容包括两篇短文《动物乐园》和《小羊小羊》,前一篇是一首儿童诗;后一篇是一篇以儿童喜爱的自述形式出现的童话。"示例"以长方形的形式安排版面。"版面要求"、"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环节"、"教法和学法提示"、"思考讨论""语言实践活动""其他语文实践活动""评点和反思",目的是给大家一个明确的关于第一学段口语交际课的教学实例和相关的一些指导方法。"语言实践活动"、"其他语文实践活动",每一项都有明确的任务指向和具体的内容安排。"教法和学法提示"、"评点和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