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传中介词宾语前置举例并分析PPT
在《左传》中,介词宾语前置是一种常见的语法现象。这种语法结构通常是由介词和其宾语在句子中的位置变化所形成的。以下是一些《左传》中介词宾语前置的例子及其分析...
在《左传》中,介词宾语前置是一种常见的语法现象。这种语法结构通常是由介词和其宾语在句子中的位置变化所形成的。以下是一些《左传》中介词宾语前置的例子及其分析:以「于」为例介词「于」在《左传》中经常用于表达动作发生的地点、时间或方式。在介词宾语前置的结构中,「于」通常出现在动词之前,其宾语则位于「于」之后。例1: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僖公二十四年)在这个例子中,「于秦」是介词宾语前置的结构。「于」表示动作的方向或目标,「秦」是「告」这个动作的目标。这种结构强调了动作的目的地,使读者能够更清晰地理解动作的方向和目标。以「以」为例介词「以」在《左传》中常用于表达手段、工具、方式等。当「以」作为介词使用时,其宾语通常会前置。例2:晋原轸曰:「秦违蹇叔,而以贪勤民,天奉我也。奉不可失,敌不可纵。纵敌,患生;违天,不祥。必伐秦师!」(僖公二十三年)在这个例子中,「以贪勤民」是介词宾语前置的结构。「以」表示手段或方式,「贪勤民」是「伐」这个动作所使用的手段。这种结构强调了动作所使用的手段或方式,使读者能够更清晰地理解动作的特点。以「自」为例介词「自」在《左传》中常用于表达动作的起点或来源。在介词宾语前置的结构中,「自」通常出现在动词之前,其宾语则位于「自」之后。例3:晋阳处父奉使犒秦师于军曰:「寡君即位三年,未能通聘于大国。寡君之愿,不敢忘。敬使下臣处父奉白金千重,旨酒若干行,敬致大国。」(僖公二十三年)在这个例子中,「于军」是介词宾语前置的结构。「于」表示动作的起点或来源,「军」是「奉使」这个动作的起点。这种结构强调了动作的起点或来源,使读者能够更清晰地理解动作的方向和来源。以上是《左传》中介词宾语前置的一些例子及其分析。这种语法结构通过改变介词和其宾语的位置来强调动作的特点、方向、目标或起点,使句子更加生动、形象和有力。同时,这种语法结构也反映了古代汉语的丰富性和灵活性。以「从」为例介词「从」在《左传》中常用于表达动作的跟随或来源。在介词宾语前置的结构中,「从」通常出现在动词之前,其宾语则位于「从」之后。例4:晋原轸曰:「秦违蹇叔,而以贪勤民,天奉我也。奉不可失,敌不可纵。必取秦师!」(僖公二十三年)在这个例子中,「从贪勤民」是介词宾语前置的结构。「从」表示动作的跟随或来源,「贪勤民」是「违」这个动作所跟随的来源。这种结构强调了动作的跟随或来源,使读者能够更清晰地理解动作的连续性和来源。以「令」为例介词「令」在《左传》中常用于表达命令、请求或要求。在介词宾语前置的结构中,「令」通常出现在动词之前,其宾语则位于「令」之后。例5:晋文公令焦瑕以与楚,曰:「城濮之事,阙于楚也。晋之所得,楚之所需也。予我即好,宁武子与焉?」(成公三年)在这个例子中,「以与楚」是介词宾语前置的结构。「令」表示命令或请求,「与楚」是「令」的宾语。这种结构强调了命令或请求的对象和内容,使读者能够更清晰地理解句子的意图和目的。综上所述,《左传》中介词宾语前置是一种常见的语法现象。这种语法结构通过改变介词和其宾语的位置来强调动作的特点、方向、目标或起点,使句子更加生动、形象和有力。同时,这种语法结构也反映了古代汉语的丰富性和灵活性。通过对这些例子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这种语法现象的意义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