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青我爱这土地讲读PPT
诗人简介艾青(1910年~1996年)现代诗人,原名蒋海澄,笔名莪伽、克阿、林壁等。浙江金华人。他出生于浙江金华畈田蒋村的一个封建家庭。1928年中学毕业...
诗人简介艾青(1910年~1996年)现代诗人,原名蒋海澄,笔名莪伽、克阿、林壁等。浙江金华人。他出生于浙江金华畈田蒋村的一个封建家庭。1928年中学毕业后考入国立杭州西湖艺术学院,1929年在林风眠校长的鼓励下到巴黎勤工俭学,在学习绘画的同时,接触欧洲现代派诗歌。比利时诗人凡尔哈仑给他的影响最大。1932年创作第一首诗《会合》,此诗以笔名莪伽发表在《现代》杂志上。1935年回国后加入“左翼美术家联盟”,从事革命文艺活动,不久被捕,在狱中创作了不少诗篇,产生了较早的成名作《大堰河——我的保姆》。出狱后,任《文艺阵地》编委,育才学校文学系主任等职。他的成名作是《大堰河——我的保姆》。艾青早期作品明显受西方绘画艺术的影响,这在他后来成名作的绘画特色中可见一斑。写作背景应人之邀而写的,是一首现代自由体诗。这首诗的创作原型是土地革命时期农民为反抗国民党屠杀而成立土地革命武装的暴动。当时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由叶坪迁到瑞金,国民党反动派勾结地主反动武装,向苏区发动围剿和屠杀,为了保卫苏区,保卫土地革命胜利果实,组织了农民武装暴动。暴动成功后,在瑞金成立了工农民主政府——区一级的政权机构。当时所用的旗帜是红旗和蓝旗,红军旗(即红领章、红五星)还没有正式规定使用。红旗、蓝旗上书写有“工农”二字。诗歌欣赏这首诗的主题是“土地”,这无疑是具有着中国特色的一个词语。“土地”这个词语并非艾青独创,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文人墨客将她咏唱。“土地”也许在这里代表的是一种最朴实最自然的一种力量,正是这种力量给予我们一种母亲般的温情与厚爱,一种本性的流露和情感的直抒。因此当我们在这样的一种情境之中去理解这首诗的时候也许会更加深刻地体会到诗人当时的心境。诗的开头两句就直接点明了诗人对土地的痴情和挚爱。用一“爱”字来开启全文更是为全诗奠定了情感基调。对土地的热爱是一种本性的流露,是一种情感的直抒。自古以来就有“落叶归根”的说话,“土地”对于当时的情景来说应该是给予了诗人一种“家”的感觉。“爱土地”是对当时一切爱国人士共同心声的一种表达。在国难当头的时候正是需要一种爱国的热情与冲动来捍卫祖国的主权与尊严的时候。接下来的四句则是对“爱土地”的一种具体的表现。“鸟”在这里无疑是一种象征。“鸟”象征着一种对自由的向往、对美好的追求、对理想的坚守以及对一种朴实纯真生活的崇敬与热爱。“鸟”在空中自由飞翔的时候无疑会勾起人们无尽的遐想与向往。正是这种自由与美好才值得我们去珍爱、去憧憬、去追求。“河流”和“风”在这里作为自然力量的代表,她们在诗中同样具有着象征意义。“河流”象征着一种生命的源泉、一种永不枯竭的动力;“风”则象征着一种改变的力量、一种能打破一切障碍的力量。“暴风雨”则是将这种力量进一步强化。结尾的两句则是对全诗主题的一个升华。“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这两句诗真实而朴实,却是来自诗人内心的一种真诚的呼告。它表达了一种对土地的爱的真挚与深沉,对国家命运的关切与忧虑,对理想的坚守与向往以及对生活的坚守与热爱。“爱土地”是对祖国的一种最朴素最真挚的爱。正是这份爱使得无数的英雄志士甘愿抛头颅、洒热血去捍卫祖国的主权与尊严。总之这首诗给予我们的无疑是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祖国的挚爱。这是一份沉甸甸的爱!也许正是有了这份沉甸甸的爱我们才能够无畏地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