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经脉和奇经八脉PPT
十二经脉十二经脉是经络系统的主体,包括十二条正经和两条奇经。十二条正经即手三阳经、手三阴经、足三阳经、足三阴经,合称“十二经脉”。它们分别隶属于十二脏腑,...
十二经脉十二经脉是经络系统的主体,包括十二条正经和两条奇经。十二条正经即手三阳经、手三阴经、足三阳经、足三阴经,合称“十二经脉”。它们分别隶属于十二脏腑,是各脏腑的“臣使”,并贯穿首尾,相互连接。十二经脉有一定的起止点、循行路线和交接规律,其流注次序是:从手太阴肺经开始,依次传至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再回到手太阴肺经。手太阴肺经手太阴肺经起于中焦,向下联络大肠,回绕过来沿着胃的上口贯穿膈肌,入属肺脏。其支脉从肺系横出,走向腋下,沿上肢内侧前缘下行,止于拇指桡侧端。此经脉发生病变时,主要表现为胸部满闷,咳嗽气喘,锁骨上窝痛,心胸烦满,小便频数等症。手阳明大肠经手阳明大肠经起于食指桡侧端,经过手背行于上肢伸侧前缘,上肩至肩关节前缘,向后与督脉会合于大椎穴处,再向前下行入缺盆,络于肺脏,通过膈肌下行,入属大肠。其支脉从缺盆上行至颈部,通过面颊进入下齿龈中,复出绕过上唇,交于鼻侧外缘。此经脉发生病变时,主要表现为齿痛,颈肿,鼻衄,咽喉肿痛,下齿痛,肠鸣泄泻等症。足阳明胃经足阳明胃经起于鼻翼旁迎香穴,上行至鼻根部,与足太阳膀胱经交会于睛明穴,向下沿着鼻的外侧下行入上齿龈中,环绕口唇向下交会于颏唇沟处承浆穴。再向后沿着下颌骨后下缘到大迎穴处再向前沿着喉结进入锁骨上窝,过膈肌下行入属胃腑。其支脉从缺盆部下行至乳头外侧,再下行至腹股沟处与直行之脉会合,再沿着大腿外侧前缘进入髀关穴处,直抵伏兔部,下至膝盖胫骨外侧前缘入足三里穴处,过足背部入属历兑穴。此经脉发生病变时,主要表现为齿痛颊肿,鼻衄目痛,喉痹体重寒热等症。足太阴脾经足太阴脾经起于足大趾内侧端隐白穴处,沿内侧赤白肉际上行过内踝前缘进入小腿内侧胫骨后缘上行至膝内侧前缘入腹中。其支脉从膝内上行入腹中与直行之脉会合后进入六腑。此经脉发生病变时,主要表现为舌根强硬不语、食则呕、胃脘痛、腹胀腹痛、泄泻便溏、黄疸流涎等症状。手少阴心经手少阴心经起于心中,向下通过膈肌联络小肠。其支脉从心系向上夹咽喉两旁进入脑部。其直行之脉又从心系上肺脏与手阳明大肠经相衔接。此经脉发生病变时主要表现为咽干心痛、口渴面赤、心胸烦闷、小便赤涩等症。手太阳小肠经手太阳小肠经起于小指外侧端少泽穴处,沿着手背外侧至腕部阳谷穴处与足太阳膀胱经相交接。此经脉发生病变时主要表现为耳聋目黄、咽喉疼痛、颊肿颈肩疼痛等症状。足太阳膀胱经足太阳膀胱经起于目内眦睛明穴处,上行至头顶交会于督脉的百会穴。其主支脉从头顶下行至耳上角处的百会穴;其支脉从头顶入里联络于脑髓。另一支脉从头顶下行至耳廓后面并沿颈部下行至大椎穴处再向前进入缺盆络于肾脏。此经脉发生病变时主要表现为头痛目眩、颈项强痛、腰背疼痛及小便不利等症状。足少阴肾经足少阴肾经起于足小趾下,斜行于足心涌泉穴,出走于足跟,沿内踝后侧上行至小腿内侧,向上行于大腿内侧后缘进入脊柱内属于肾脏。其支脉向上行于腹部前正中线旁开0.5寸,进入胸中属于心脏。此经脉发生病变时主要表现为口热舌干、咽肿上气、心烦心痛、心悸气短、腰痛脊强、胁满腹胀等症状。手厥阴心包经手厥阴心包经起于胸中,属心包络。其支脉从胸内横出至腋下3寸处天池穴,循着上肢内侧中线进入掌中,终止于中指端中冲穴。此经脉发生病变时主要表现为手心热、肘臂挛急、腋肿乳痈、掌中热痛等症状。手少阳三焦经手少阳三焦经起于无名指尺侧端关冲穴处,沿上肢外侧上行至肩部,在上项部与督脉会于大椎穴处。其支脉从耳后进入耳中,出走于耳前,与前脉相交于面颊部。此经脉发生病变时主要表现为耳聋颊肿、喉痹、口干目赤、肩臂外侧疼痛等症状。足少阳胆经足少阳胆经起于目外眦瞳子髎穴处,从头走足,沿胸腹侧面下行至足第四趾外侧窍阴穴处。其支脉从耳后入耳中,出走于耳前至目外眦后方。另一支脉从目外眦处分出下行至大迎穴处,与手少阳三焦经相交于颊车穴处,下行至胁肋与缺盆等处。此经脉发生病变时主要表现为头痛眩晕、口苦咽干、胁痛呕吐等症状。足厥阴肝经足厥阴肝经起于足大趾外侧大敦穴处,向上沿足背内侧上行,经过内踝前1寸处上行至腘窝内侧。另一支脉从目系下行挟咽部两侧与足少阳胆经相交于窍阴穴处。此经脉发生病变时主要表现为疝气、少腹疼痛、遗尿以及小便不利等症状。奇经八脉奇经八脉是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阴跷脉、阳跷脉、阴维脉、阳维脉的总称。它们与十二正经不同,既不直属脏腑,又无表里配合关系;其循行路线也异于十二正经,并各自有其特定的作用和特点。奇经八脉的分布部位与十二经脉纵横交织,八脉中的督脉、任脉、冲脉皆起于胞中,同出于会阴,其中督脉行于背正中线;任脉行于前正中线;冲脉行于腹部会于足少阴肾经。带脉横行腰间;阳跷脉行于下肢外侧、肩部和头部;阴跷脉行于下肢内侧、眼及足下;阳维脉行于下肢外侧、肩部和颈部;阴维脉行于下肢内侧、腹胸部和咽喉部。奇经八脉的主要功能是沟通十二经脉之间的联系,调节十二经脉的气血,同时对十二经脉气血有着蓄积和渗灌的调节作用。督脉起于小腹内胞宫,下出会阴部,向后行于腰背正中至尾骶部的长强穴,沿脊柱上行至项后风府穴处进入颅内络脑,并由项沿头部正中线直上巅顶,然后沿前额正中下行至鼻柱下方至上齿正中的龈交穴为止。此经脉发生病变时主要表现为脊柱强痛、角弓反张等症任脉起于胞中,下出会阴部,向上前行至阴毛处;沿腹部正中线上行至脐部下关元穴处,再向上分行至两乳之间膻中穴处,穿过心系沿咽喉上行至颈根部天突穴处,再上行环绕口唇至唇下承浆穴处止。此经脉发生病变时主要表现为腹部疼痛、腹胀肠鸣等症冲脉起于胞宫,下出会阴,向前行至阴毛处,沿着腹部正中线向上行至咽喉,再环绕口唇,至目下。此经脉发生病变时主要表现为气逆上冲、腹痛等症带脉起于季胁,斜向下行至带脉、五枢、维道穴,横行腰间一周。此经脉发生病变时主要表现为腹满、腰部横肿等症阳跷脉起于跟中,向上沿足背内侧上行,经腹侧入胸,从缺盆行于腋下,至天突穴处,再向上行至项后,从风池穴进入脑内,上行至脑顶,下行至鼻旁承泣穴处与阴跷脉会合。此经脉发生病变时主要表现为肢体瘫痪、失眠健忘等症阴跷脉起于内踝下足少阴肾经的照海穴处,向上沿大腿内侧,再向上沿腹股沟上行至目下。此经脉发生病变时主要表现为肢体瘫痪、失眠健忘等症阳维脉起于足跟外侧,向上沿足背外侧上行至腰后部,然后上行至项后,再上行至额部,最后从耳后斜行至缺盆。此经脉发生病变时主要表现为恶寒发热、头痛项强等症阴维脉起于小腿内侧足三阴经交会之处,沿大腿内侧上行至腹部,与足太阴脾经同行,到胁部与足厥阴肝经相合,然后上行至咽喉与任脉相会。此经脉发生病变时主要表现为心痛、胃痛、胸腹痛等症综上所述,十二经脉和奇经八脉是人体经络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它们通过独特的循行路线和功能特点,在人体内发挥着重要的生理作用。同时,当经脉发生病变时,也会引起相应的症状和疾病。了解和掌握这些经络的分布、功能及其与疾病的关系,对于维护身体健康和治疗疾病具有重要意义。十二经脉和奇经八脉的相互作用与影响十二经脉之间的相互作用与影响十二经脉之间存在着相互交错、衔接、沟通的关系,从而形成了一个复杂的网络系统。每一经脉都在其他经脉的配合下发挥着协同作用,共同维持着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例如,手太阴肺经与手阳明大肠经相表里,两者在功能上相互配合,共同调节着呼吸、排泄等生理活动。当某一经脉发生病变时,可能会影响到与之相表里的经脉,从而出现一系列相关的症状。奇经八脉对十二经脉的调节作用奇经八脉具有联络、调节十二经脉的作用,它们对十二经脉的气血有着蓄积和渗灌的调节作用。当十二经脉的气血充盈时,奇经八脉能够储存多余的气血;当十二经脉的气血不足时,奇经八脉又能将其渗灌补充。此外,奇经八脉还能沟通各经络之间的联系,促进气血的流通。经络与脏腑的关系经络与脏腑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经络是脏腑与外周组织器官沟通的桥梁,脏腑的功能活动通过经络的传导和调节来实现。同时,经络还能将脏腑与皮肉筋骨等组织器官联系起来,形成一个整体。因此,当脏腑功能失调时,可能会通过经络反映到体表,表现为各种症状。经络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经络理论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具有重要指导意义。通过观察经络的病理变化,可以判断疾病的性质、部位及程度。例如,疼痛常与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有关;感冒常与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有关。同时,针灸、推拿等中医治疗方法也是以经络理论为基础,通过刺激特定穴位来调节气血、平衡阴阳,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综上所述,十二经脉和奇经八脉的相互作用与影响是复杂的生理过程。它们在人体内形成一个完整的经络系统,发挥着重要的生理功能。同时,经络与脏腑、疾病之间也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和相互作用。了解和掌握经络理论对于维护身体健康和治疗疾病具有重要意义。十二经脉和奇经八脉的养生与保健经络养生与保健的重要性经络在人体内发挥着平衡阴阳、调节气血、沟通内外等作用,因此,保持经络畅通,是维护身体健康的重要基础。通过各种养生与保健方法,如针灸、推拿、拔罐、气功等,可以有效地调节经络,达到预防疾病、增强体质、延缓衰老等目的。十二经脉的养生方法敲打法用空拳或拍子轻轻敲打身体各部位,特别是脊椎两侧,可以促进血液循环,舒缓肌肉疲劳,激发经气揉按穴位法经常揉按合谷、足三里、涌泉等穴位,可以调和气血,增强免疫力运动法适当的运动可以促进气血流通,如太极拳、八段锦等传统健身方法,可以调和全身气血奇经八脉的养生方法调节作息时间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有利于调节奇经八脉的气血饮食调节合理搭配食物,保证营养均衡,有利于维持奇经八脉的正常功能精神调养保持心情愉悦,避免过度疲劳和紧张,有利于调节奇经八脉的气血流通经络养生与保健的注意事项避免过度刺激在采用针灸、推拿等治疗方法时,要避免过度刺激,以免损伤经络辨明体质不同人的体质和经络状况不同,因此在进行经络养生与保健时,要根据个人情况辨明体质,选择合适的方法持之以恒经络养生与保健需要长期坚持,不能半途而废,只有持续的调理才能获得良好效果避免不良习惯戒烟限酒、饮食规律、避免熬夜等不良习惯,有利于维护经络的正常功能定期检查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及时发现经络异常,采取相应措施进行调理和治疗综上所述,十二经脉和奇经八脉的养生与保健对于维护身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各种方法调节经络,可以平衡阴阳、调节气血、增强免疫力等。在进行经络养生与保健时,要遵循注意事项,持之以恒地调理身体,以达到最佳效果。